图片:GoUpSec/Midjourney

据《金融时报》报道,9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飞往保加利亚访问之际,其专机在普罗夫迪夫机场附近遭遇“GPS干扰”,电子导航系统失灵,飞行员被迫全程依赖纸质地图降落。

据报道,此类事件在现代民用航空史上极为罕见,三名知情官员确认了事件经过,欧盟和保加利亚交通监管部门也已证实相关情况。

GPS干扰武器化

事发当时,冯德莱恩的专机因“机场区域的GPS信号整体瘫痪”而无法接入电子导航系统,在机场上空盘旋长达一小时,飞行员最终决定动用纸质地图降落,该操作虽罕见但确保了飞行安全。官方初步研判此次干扰系“明显干涉行为”,保方怀疑为俄罗斯所为,因为冯德莱恩的访问目的是加强欧盟与俄罗斯边境国家的防务合作,尤其是保加利亚在对乌军事支持中的战略意义。但俄罗斯政府予以否认。

据《卫报》报道,近年来,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GPS干扰事件明显上升。干扰行动成为该地区物理电子混合战争的新常态:2025年1月,波兰记录整体GPS干扰案例呈显著增长,类似情况在2024年10月为1908例,2025年1月升至2732例;立陶宛同期也从556例飙升至1185例。

欧盟内部文件认为,这些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针对民用与军用系统的结构性、有意为之的电子进攻,具有人为操控与战略目的性。

传统航空虽具雷达、无线信号等备用导航机制,但GPS一旦失效仍可能引发航线偏差、飞行安全大幅下降甚至演变为事故——尤其在繁忙或恶劣天气情况下。近年来,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频频公开报告GPS信号遭干扰,不仅航空,船只、无人机也受影响。

2024年3月,立陶宛空管当局记录当月GPS干扰事件超过300起;波兰数字事务部长也指责俄罗斯在北波兰构成破坏行动。

面对这一态势,欧盟正推动提升自主卫星导航体系的弹性。欧防务专员古比留斯表示,欧盟将发射更多低轨卫星,以强化干扰检测及导航冗余能力。

总 结:电子战下的民航安全新威胁

冯德莱恩的座机因GPS干扰而被迫依靠纸质地图降落,这一民航历史上罕见的突发事件不仅是对现代导航体系的警钟,也揭示出欧洲民航安全面对电子攻击的脆弱程度。

GPS干扰正从军事演习走入民用领域,成为一种“价格低廉、实施易行”的混合威胁,可对无人机、民用卫星通讯与导航构成直接破坏。

欧盟需要通过组合策略,例如:增强卫星导航冗余、加快伽利略认证系统推广(2025年7月伽利略OSNMA系统上线提高对GPS spoofing的认证与抵抗能力)、提升干扰检测能力,并对外强化应对威胁的政治与军事协作,才能填补这一战略安全盲区。

未来,卫星导航系统的信任基础,已不仅在于科技本身,更关乎谁掌握空间作战权、谁能捍卫主权边界和高空安全。

参考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3c330f87-71c4-4db9-8259-f5c132c1f0d3

声明:本文来自GoUpSec,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