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企业IT环境愈发复杂,威胁暴露面激增,攻防对抗的需求快速提升直接推动了以空间测绘、资产识别、风险分析为核心能力的网络空间地图技术的发展。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空间地图的市场规模达到6亿元,预计到2029年,中国网络空间地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网络空间地图技术将在AI技术的持续加成下实现市场稳步增长。

网络空间地图(cyberspace map)是通过网络空间测绘技术(包括主动测绘、被动测绘、拓扑测绘、开源信息采集等)获取网络空间的虚拟资源和实体资源;通过多源数据存储(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建模、数据整编)形成基础数据资源集;通过地图建模技术(包括网络空间建模、关联分析、网络空间坐标、网络空间可视化)将实体资源映射到地理空间,将虚拟资源映射到社会空间,形成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关联,最终构建出网络空间地图的技术。

国际数据公司(IDC)于近日正式发布《中国GenAI赋能的网络空间地图市场洞察,2025》(Doc# CHC53753125,2025年9月)报告。本报告针对中国网络空间地图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明确了最终用户资产、暴露面梳理的痛点,难点,阐述了大模型等新技术在网络空间地图技术的应用场景,并阐述了市场中各技术服务提供商的产品方案和优势,对未来中国网络空间地图市场发展趋势等内容给出了具体的观点和建议。其中,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华云安、绿盟科技、奇安信、盛邦安全、天懋信息(按照公司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作为推荐厂商入选本次报告。

IDC认为,未来,中国网络空间地图技术

和市场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 持续打磨核心能力:包括IPV6、端口的测绘、协议的解析、资产整合、关联分析、可视化能力等基础能力。除此之外,网络空间地图测绘的数据将与威胁情报和漏洞管理相关的技术做深度耦合,测绘范围将进一步向新的网络空间扩展(包括云环境、物联网环境、卫星互联网环境等),帮助用户实现全网威胁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可管和可控。

  • 网络空间地图将与其他平台能力集成整合,构建暴露面管理、攻击面管理的一体化方案,解决用户对于暴露面和攻击面管理的“一揽子”问题,也能从全局视角出发,为用户提供符合业务实际需求的产品服务。

  • GenAI赋能,推动测绘智能化、自动化:目前AI在网络空间地图中的应用仍以机器学习技术为主,协助用户做关联分析等。未来,越来越多大模型的能力将融入到网络空间地图相关产品服务中,提升产品在威胁检索、风险评估、威胁预测、安全攻防等方面的能力。其中,以自然语言增强智能检索将成为最快落地的大模型应用场景之一。

  • 加速打磨行业解决方案:金融、工业等行业的资产有其区别于通用行业的诸多特征,比如工控环境下,工控设备与IT系统的映射、工业专有协议的识别等。未来,可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将受到用户的青睐。

IDC中国网络安全分析师王一汀表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以及组织暴露面梳理、安全攻防、实战对抗等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网络空间地图市场实现稳步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正在积极拥抱大模型等新技术来提升其技术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未来,网络空间地图产品也会向智能化、统一化、行业化、服务化等方向快速迭代发展,IDC也将对该市场进行持续跟踪。

声明:本文来自IDC咨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