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叶军 , 张君 , 吕玮 . 十字路口:美军网络部队改革动向观察[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5(8):1-9.
文章摘要
近年来,以“捍卫民主基金会”为代表的部分美国军政界人士大力推动美国网络部队改革,希望建立美军的第七军种“网军”。尽管美国国防部对组建网军态度消极,但在各方压力下,仍启动了名为“网络司令部2.0”的网络部队改革调研计划,未来美军网络部队的发展方向或将取决于该计划的调研结果。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美军网络部队的现状、突出问题和近年发展动向,充分阐明了美国网络部队改革的深层次动因,并对美军网络部队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分析研判。
论文结构
0 引 言
1 美军网络部队的现状
1.1 国家网络任务部队:高度灵活的综合性网络作战单位
1.2 分管网络的联合部队总部:服务于各统一作战司令部的网络作战单位
1.3 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专门保护国防部信息网络的网络作战单位
2 美军网络部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各军种均不重视网络部队建设工作
2.2 传统组织制度不适应网络作战样式
2.3 分散式组织架构削弱网络行动效能
3 美军网络部队的发展动向
3.1 不断扩充网络司令部权限
3.2 研究规划新的网络部队模式
4 美军网络部队的未来改革方向
4.1 组建独立网军
4.2 按SOCOM架构改革网络司令部
5 结 语
0 引 言
2024年3月,美国知名智库“捍卫民主基金会”发布题为《美国网军:国防领域的当务之急》(United States Cyber Force:A Defense Imperative)的报告,一时间将“美国国防部是否应组建独立的网络军种”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最终迫使美国网络司令部启动名为“网络司令部2.0”的网络部队改革调研计划,而特朗普政府的新任国防部长则要求美国网络司令部在2025年3月22日前提交该计划。毫无疑问,“是否组建独立网军”将是美军在网络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抉择,其决定势必对全球网络格局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为系统研判美军网络部队的未来发展路线,并为我军的相关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梳理美军现有网络部队的基本组织架构和近期发展状况,探讨这些部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总结美军网络部队的两大建军方向。
1 美军网络部队的现状
目前,美军并未建立军兵种层级的统一网络部队,而是由各军种自行组建各式各样的网络作战单位,再从这些单位中抽调部分人员,以轮换的方式组成若干支不同类型的网络任务部队(Cyber Mission Forces,CMF)。网络任务部队的分类如表1所示,目前各军种共组建了133支CMF,并分为4种类型:国家网络任务部队(Cyber National Mission Force,CNMF)、网络作战任务组(Cyber Combat Mission Team,CMT)、网络保护组(Cyber Protection Team,CPT)和网络作战支援组(Combat Support Team,CST)。美国网络部队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这些CMF被交给美国网络司令部(以下简称“网络司令部”)统一部署,网络司令部则根据任务需求,将各类CMF分配给下辖的3大机构,即国家网络任务部队、分管网络的联合部队总部、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原“分管国防部信息网络的联合部队总部”),由这些机构直接指挥所辖CMF执行相应的任务。


作为美军的核心网络作战单位,网络司令部成立于2010年,最初旨在应对agent.btz蠕虫病毒事件暴露出的美军重大安全漏洞。经过多年发展,网络司令部于2017年升级为美军11个统一作战司令部之一,其任务也扩展为整合和加强国防部的网络力量和网络专业知识,以及规划、协调、整合和开展包括网络攻防在内的网络作战。此外,为利用国家安全局的强大网络能力,网络司令部司令也兼任国家安全局局长。
1.1 国家网络任务部队:高度灵活的综合性网络作战单位
国家网络任务部队是网络司令部下辖的网络攻击力量,其于2022年12月升级为隶属于网络司令部的次级统一司令部。国家网络任务部队是由来自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国民警卫队、海岸警卫队、国家安全局和国防情报局等单位的共2000余人组成的,这些人员被合并为6个联合特遣队,以规划、指导、协调和执行美军的各类网络空间行动。截至2024年4月,国家网络任务部队已执行超过55次任务,其中包括22次在盟友网络中识别、抵御和追查敌方网络行动的“前出狩猎”任务。此外,国家网络任务部队还参与了几乎所有涉及网络的美国国家安全危机事件,包括追查制造Colonial Pipeline事件的勒索软件团伙,挫败Microsoft Exchange服务器攻击事件,以及保障美国大选的网络安全等。总体而言,国家网络任务部队是一支高度灵活的精锐网络作战单位,其可按照网络司令部的命令,承担从网络防御到网络攻击的任何网络任务。
1.2 分管网络的联合部队总部:服务于各统一作战司令部的网络作战单位
分管网络的联合部队总部是由各军种网络司令部(即美国陆军网络司令部、美国第十舰队、美国空军第十六航空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网络司令部)抽调的CMF(主要为网络作战任务组和网络保护组)组成的,其任务是为各统一作战司令部提供作战行动所需的网络攻防支持,包括设立、操作和维护作战所需的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保护对口司令部及其他友军的网络、数据和武器系统,发动网络认知战,以及对敌对的国家和团体实施网络和电子攻击等。在职责划分上,分管网络的联合部队总部中的陆军单位负责支持北方司令部、非洲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海军单位负责支持南方司令部、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和驻韩美军,空军单位负责支持欧洲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单位负责支持特种作战司令部。另外,在必要时,分管网络的联合部队总部也会与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进行协调。
1.3 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专门保护国防部信息网络的网络作战单位
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是由各军种抽调的CMF(主要为网络保护组)和国防部各下属单位的网络人员组成的,专门负责运行、维护和保护整个国防部信息网络,其主官兼任国防信息系统局局长。国防部信息网络是美国国防部所辖军事网络的统称,其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由各统一作战司令部和各军种等45个国防部机构管理的超1.5万套非密和保密网络,共涉及300万个用户。为保护如此庞大的网络,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的规模近30万人。在具体任务上,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负责整合、协调和指导涉及国防部信息网络的网络行动,包括挫败针对国防部信息网络的网络攻击、确立与国防部信息网络有关的标准和战备要求、通过国防部信息网络为国防部的各项任务提供支持、发布命令和训令以消除国防部信息网络的漏洞和防范潜在威胁,以及与其他部门分享网络信息和情报等。
2 美军网络部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3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联合出版物3-12《网络空间行动》,就已将网络空间列为与陆、海、空、天并列的第五大作战域。然而,在这五大作战域中,只有网络空间迄今仍未组建对应的军种(即“网军”)。网络司令部当前下辖的各CMF完全由各军种抽调而来,该司令部本身并不负责这些部队的招募、组建、装备、训练和晋升等行政事务,长期以来也几乎不掌握网络装备的采购权。换而言之,这些部队的人员和装备在行政上仍隶属于各军种,而非隶属于网络司令部。这种主建部门的缺位,引发了网络部队建设不力、人才培养体系脱离实际,以及网络行动效能过于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美国军政界的部分人士对此深感担忧,并为此呼吁组建拥有独立组织和预算权限的网军。
2.1 各军种均不重视网络部队建设工作
在对美军网络部队体制的批判中,广受诟病的一点便是各军种对网络部队的建设不够重视,由此造成网络部队作战经验不足和专业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行动并非任何军种的重点任务,各军种的绝大部分资源还是投向了传统任务领域。例如,与网络战训练相比,美空军和海军显然都更重视电子战等直接影响其作战能力的训练。美国国会在2017年的调查中发现,当空军的首批CMF结束任务期后,其127名成员中没有一人重返网络岗位;美海军也同样如此,其直至2023年才设置专门的网络战岗位,以至于美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要求禁止海军人员承担CMF中的核心岗位。此外,各CMF的成员也会不断轮换,导致这些部队难以积累起作战经验。
尽管网络司令部于2018年5月宣称所有CMF均已具备全面作战能力,但美国政府问责局于2019年3月发布的报告表明,许多CMF都“不再”具备训练有素的人员,无法满足网络司令部的战备标准。捍卫民主基金会在2024年的调查揭示了其中的内情:为了让所有CMF都通过考核,各军种均采取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即把各单位的少量精锐网络人员集中起来,将他们临时调往接受考核的CMF,考核完毕后,又将他们调往下一支等待考核的CMF。实际上,大多数网络保护组的员额都不满75%,各军种均缺乏足够的工具开发人员、漏洞利用分析师和交互式网络操作员,网络司令部有时甚至很难从各军种调集足够的兵力。由此可见,各军种对网络部队的忽视,已切实影响到了网络部队的战斗力。
2.2 传统组织制度不适应网络作战样式
美军网络部队由各军种分别组建,但各军种却没有统一的建军标准,它们开展的网络培训、制订的网络评估方案、设置的网络岗位、服役年限乃至对应的薪酬体系都有所不同。例如,美陆军早已设置了较完整的网络人员职业发展体系,但美海军直到2023年2月才设置类似体系。这种差异导致各CMF很难在短期内相互磨合,甚至必须由网络司令部重新统一训练后,才能开始执行任务。而在各军种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比如空军人员的薪酬明显高于同职级的海军陆战队人员)上,更是会严重挫伤部分网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削弱网络部队的凝聚力。
更加严重的是,各军种均要求军人符合某些条件才能入伍或晋升,但这些条件又与网络作战能力没有关系。以美陆军为例,加入陆军的网络人员必须和普通步兵一样通过体能测试,但现实中许多技术高超的黑客都无法通过此类测试;又如晋升陆军中尉的前提是担任过排长,但陆军很少将网络操作员安排到排长等指挥岗位上,结果就是网络部队的中高级军官大多都不具备网络战经验。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的调查,在承担网络任务的45名将军中,只有5人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经验。可想而知,与经验丰富的网络战专家相比,这些中高级军官既难以在网络战中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也难以用合理的方式开展网络组织建设。同时,得不到晋升机会的一线网络人员也往往不愿长期服役,导致本就稀缺的网络战人才进一步流失。
2.3 分散式组织架构削弱网络行动效能
对整个美军而言,部署一项新能力平均需要10~15年。但网络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其他领域,甚至一两年内就会过时,这意味着采购和部署流程若较为冗长,就必然会削弱美军网络部队的战斗力。更加棘手的问题在于,掌握了绝大部分网络预算的各军种间不愿相互协调,而是各有盘算,以至于造成十分严重的浪费和内耗。例如,捍卫民主基金会的调查表明,有同一家供应商以不同的商品名称,向2个军种出售1亿美元的相同产品,导致重复采购;某一军种的网络部队为争夺预算,竟然主动破坏了另一军种的网络行动。可见在现有行政架构下,各军种优先考虑的是本军种利益,甚至不惜为此干扰友军的网络作战,这明显妨碍了美军网络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
除预算外,美军现行的网络安全监管机制也存在架屋叠床的问题。以“安全供应商发现陆军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存在零日漏洞”为例,收到消息的网络司令部将通知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通知陆军网络司令部,陆军网络司令部通知陆军网络机构技术司令部,陆军网络机构技术司令部通知战区信号司令部,战区信号司令部通知下属各信号旅,下属各信号旅通知各基地、哨所、营地和场站的网络机构中心,最后由各网络机构中心修复所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中的零日漏洞。这一流程显然过于烦琐,不但效率低下,其过多的环节甚至可能导致信息漏报或错报,进而使美军的整个网络防御体系出现漏洞。
3 美军网络部队的发展动向
为在大国竞争格局下继续主导全球网络空间,近几年美国采取了多项举措来加强网络部队建设。尽管这些举措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或多或少还是推动了美军网络部队的壮大和成熟。总体而言,这些举措主要侧重于2个方面:一是不断扩充网络司令部的权限;二是研究规划新的网络部队模式。
3.1 不断扩充网络司令部权限
自2010年成立以来,网络司令部的权限已多次扩大,其网络作战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其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节点:2012年,网络司令部获准建立133支CMF,标志着美军首次开始创建相对独立的网络部队;2014年,网络司令部下属国家网络任务部队,美军首次拥有了成建制的网络攻击力量;2015年,网络司令部下属国防部网络防御司令部,美军首次拥有了覆盖全军的网络防御力量;2017年,《2016财年国防授权法》将网络司令部升级为统一作战司令部,其独立性和指挥权限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第13号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将网络攻击行动的批准权从总统下放至国防部长,此举极大助推了美军的网络攻击活动;2023年,《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赋予网络司令部“增强预算控制”权限,使网络司令部得以全面管理美军核心网络作战平台“联合网络作战架构”的各个子项目。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一系列扩权有助于加强美军的网络作战能力,但由于绝大多数网络预算都掌握在各军种手中,单纯调整网络部队结构已很难满足庞大的作战需求,“组建拥有独立预算的网军”这一构想因此应运而生。
3.2 研究规划新的网络部队模式
近年来,在网络部队的建设问题上,美国积极推动的另一类举措,就是探索和规划网络部队未来的组织架构。2023年,美国参议院版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草案)》要求国家公共管理学院评估“组建独立网军的可行性”,并对现有网络部队和拟议独立网军的作战效能进行详细比较。考虑到国防部对独立网军持抵触态度,该草案还明确警告国防部“不得干涉此项评估,对此项评估施加不当影响,或以任何方式试图改变评估结果”。然而在各方压力下,正式版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最终删除了这一要求,改为由国防部自行调研网络部队的新模式。网络司令部随即启动了名为“网络司令部2.0”的网络部队改革调研计划,并宣称将在2025年6月前提交改革方案。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新任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已要求网络司令部加快调研进度,在2025年3月22日前就提交方案。不过鉴于美国国防部的消极态度,美国参众两院的军事委员会并不信任国防部的调研结论,而是计划在《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中再度要求由第三方开展独立网军可行性评估。这表明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在网络部队改革问题上的博弈还将持续下去。
4 美军网络部队的未来改革方向
2023年12月,前任网络司令部司令保罗·中曾根明确表示,美军网络部队的现行体制机制是不可持续的,军事改革势在必行。美国军政界普遍同意这一看法,但对具体的改革方向却争执不下。其中最主流的2种意见:一是组建独立的网络军种,二是将网络司令部改组为类似于特种作战司令部(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SOCOM)的架构。
4.1 组建独立网军
组建网军无疑是呼声最大的改革方向。以捍卫民主基金会为代表的支持方认为,网军将拥有独立的预算,以及独立的招募、组建、装备、训练和晋升等行政权限,这将使网络部队有效克服当前的主要问题。而在具体的改革方案上,2019年从空军独立出来的太空军也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按照捍卫民主基金会的设想,网军将以网络司令部下辖的CMF和行政人员为主体,其初始规模为1万人左右,然后逐渐扩充至2.5万人。像太空军将总部设在空军部一样,网军将其总部设在陆军部。网军理应采取有别于其他军种的统一招募和晋升标准(如降低体能要求和提高退役年龄),以便最大限度地培养和留住网络作战人才。同时,网军也将拥有独立的采购权限,从而大大提高网络战装备的采购和部署效率。捍卫民主基金会还建议网军效仿陆军战争学院,组建专门研究和训练网络战的高级军事学院。美军网络部队协会作为另一支持方则建议,各军种应将近85%的网络部队和网络能力(包括所有网络攻击能力)转移至网军,仅保留各自特有的网络能力,如美陆军的网络电磁活动能力等。
4.2 按SOCOM架构改革网络司令部
考虑到组建网军的巨大成本和繁杂流程,美国军政界的另一部分人士认为,更现实的做法是让网络司令部比照SOCOM的架构进行改革。SOCOM也是美军的统一作战司令部之一,与其他统一作战司令部不同,SOCOM拥有与军种相似的权限,包括组织、训练和装备特种部队,制定特种部队的条令和程序,以及拥有一定的独立采购权等,但其使用的特种部队仍来自各个军种。鉴于各特种部队的能力相去甚远(比如空军特种部队擅长空中突击,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擅长两栖作战),SOCOM分别下设了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司令部,以针对性地管理和监督不同军种的特种部队。此外,SOCOM还下设包括欧洲特种作战司令部和非洲特种作战司令部在内的7个战区司令部,以分别管理不同地区的特种作战。这种架构原则上也适用于网络部队。网络司令部事实上已在比照SOCOM的架构进行改革,其于2021年获得的“增强预算控制”权限就与SOCOM的预算权限相仿。此外,前任网络司令部司令中曾根也以“当前网络对抗形势十分紧张,而繁杂的建军流程将在较长时间内削弱网络部队战斗力”为由,表态支持采用SOCOM架构,而非组建独立网军。
5 结 语
随着组建独立网军的呼声日益高涨,网络部队改革已成为美军近期最关键、最紧迫的优先事项之一,但由于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在这一问题上各执己见,目前还很难判断美军网络部队究竟会向哪个方向进行改革。不过毋庸置疑,美军的最终抉择将对其网络作战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并为各国的网络部队建设提供值得学习的样板或值得反思的教训。
作者简介
叶 军(198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网络安全;
张 君(1984—),女,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吕 玮(1985—),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声明:本文来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