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致视频监控数据被境外黑客窃取。
攻击者可利用该漏洞获取数据库敏感信息,并可能利用Ole组件导出为Webshell实现远程代码执行,进而获取服务器权限。
涉密人员离职管理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守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离职泄密风险,筑牢涉密人员离职保密安全防线。
2024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在各行业、产业单位的有力支撑和大力配合下,在服务国家与社会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OpenHarmony通信互联技术将如何发展?
个别公职人员因立场信念缺失、纪律观念弱化、规矩意识松懈等原因,引发失泄密恶果,既折损个人前程,更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
用MCP在ChatGPT看片还能中毒?
报告回顾了工作组在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和标准研制两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并指出采用“技术生态+业务场景”双轮驱动的模式推动互联互通进入全面试点落地的新阶段。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频繁使用“钓鱼”邮件的手段开展网攻窃密,目标直指我党政机关、国防军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核心要害部门,试图窃取我重要敏感领域信息,手法复杂多变,...
如何在享受终端设备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好守护我们的数字人生,这里有一份个人终端安全指南,请查收。
本研究首次系统性揭示了app-in-app生态中动态凭证泄漏的严重性,提出高效检测工具KeyMagnet,并通过大规模实证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断网24小时会发生什么?一项发表于《Advances in Psychology》的心理学研究通过 这个简单的“数字戒断” 实验,意外揭开了一个隐藏的秘密。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作为人民银行监管条线的综合性数据安全法规,涵盖数据安全总体要求、分类分级、全生命周期保护、风险事件等...
本文对商用密码在数字人民币方面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数字人民币的持续性安全保障依然任重道远。
威胁猎人基于长期对“国补”产业链的调查和研究,结合相关数据,力求准确、客观展现当前利用“国补”代下/套补产业链黑灰产的作恶现状和行为模式。
我国某科技公司遭网络攻击,境外“黑手”被锁定!
本文将以期为金融从业机构打造适配数字化转型的合规管理体系提供可落地的实施建议,巩固夯实中国人民银行业务稳健有序发展的数据安全制度基础。
深度合成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最主要的技术,具有超拟真、反鉴别、快更迭、通用性强等特征,由此衍生出的深度伪造风险日益严重,亟待监管治理。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便利功能的背后,却存有一定的泄密风险,需要我们加以防范。
部分境内人员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达到个人目的,违规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境外,相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