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口的数字素养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美军明确将数据定位为战略资产,加强数据融合共享,加强应用导向的数据安全保护建设。
分析和探讨如何应对网络安全和进行反间谍的问题,了解美国在应对问题上有哪些实践经验等,对我国在反间谍问题上的应对具有启示性意义。
教育部印发《教育部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启动2020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工作,北京、天津等多地部署开展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和“双节”...
大数据防疫的积极举措背后带来的是对公众隐私边界的重新界定。
数据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只有在开放共享的数据流动过程中,合理应用大数据才能充分体现它的巨大社会价值。
美国空军必须改变目前的大型集中式联盟空天作战中心模式,迅速发展一套更为灵活、更为分散的流程和指挥控制架构。
尽管美军一直比较重视武器装备的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其武器装备的网络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
本文结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数字化转型”的指引及当前数据安全产业现状,归纳现有数据安全防御难点、预判未来数据安全防御能力建设风险。
本文从网络协议层面总结分析各类隐蔽隧道恶意加密流量的特征,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隐蔽隧道恶意加密流量检测识别方法,设计并建立DNS流量识别模型和TLS流量识别模型。
恶意软件检测一直是网络安全学术界和工业界长期致力于解决的关键问题。
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物料”。
实现数据安全“全领域、全要素、全类型”的全面覆盖,达到“全面防护,智能分析,自动响应”的数据安全防护效果,有效保护数据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
本文提出了以智能身份与访问管理技术作为智慧城市安全底座的核心组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的可信数字身份服务。
通过该战略体系,能够有效协调美国情报界内部数据与人工智能资源,吸引商业界和学术界在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合作。
本文分析了美军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梳理了体系架构的演进思路,总结了相关方法思路和经验教训并给出了启示。
作为SDK宿主的APP们,是否存在有效地管控SDK行为的方案?此篇文章描述了一个解决方案。
对于美国情报界而言,发展能够直接应用于情报工作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改进情报识别、情报搜集、数据处理、情报分析、情报共享与协作的重点。
网络空间和主权的争夺正在成为政府、安全部门新的虚拟战场,传统的间谍活动也逐步被互联网情报搜集、破坏所取代,需要采取新的策略、手段和方法,面对新的安全形势。
加强 5G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是增强 5G 技术应用安全性、加强国家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优化网络生态环境的需要, 更是推动5G 技术快速发展的保障。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