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P是通过软件定义方式以动态虚拟形式构建起一种逻辑隔离边界,将服务隐藏起来,服务对外并不直接暴露域名或IP地址,攻击者在网络空间中无法直接看到攻击目标。
在数据本身从资源变成资产的价值化过程中,数据确权、数据安全保障等给网络安全带来新的任务。
年均增速超过50%,以灵活、高效、可扩展的无服务器架构,吸粉无数,Cloudflare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公有云企业?
从软件定义的隔离,到微隔离,再到基于身份的隔离,微隔离的三次更名,事实上代表了最近十年网络安全发展的历史。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履约必要性条款”:企业为达成合同目的,可以不经用户同意而收集必要个人信息。本文将浅析该条款在旅游和酒店业的具体适用。
随着5G的快速发展,个人开始面临手机等终端设备存储空间不够、数据无法较好统一保存等痛点。
遵守这三项法律的最佳方法也许是让企业关注其数据收集实际要求,而不是不必要地收集没有业务需要的敏感个人信息。
TF3的成立标志着信息通信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标准化工作迈入新阶段。
本文分析了美军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梳理了体系架构的演进思路,总结了相关方法思路和经验教训并给出了启示。
该文件提出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行动、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能力提升行动两项重点行动。
网络边界的消失导致基于网络位置的信任体系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IT架构正在逐渐向更灵活、更安全的零信任框架转变。
本次提案也延续了欧盟数据治理的思路,细化了数据在各主体之间流通的规则,进一步提升了法律的示范性和约束力。
正是在台湾相关及疆独势力的联手推动下,在大陆舆论场的“配合”下,“涉乌克兰恶俗言论”成为了俄乌冲突中,异军突起的“重大负面舆论”。
俄乌冲突中的网络攻击,竟暴露美国重大网安弱点!“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防不胜防。
通过建设完善的防御体系,提升人员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减少被零日攻击的机率,降低零日攻击造成的损失。
在俄乌冲突中,网络攻击“魅影”再次如影随形。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ZeroFox情报团队日前发布《2022年威胁态势预测》报告,对网络领域持续增长的威胁进行了预测性分析。
通过该战略体系,能够有效协调美国情报界内部数据与人工智能资源,吸引商业界和学术界在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合作。
调查显示,威胁行为者获得了属于Meyer及其子公司员工的个人信息的访问权限。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