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开始尝试将散落在各个设备中的零散数据进行整合与利用,这些数据背后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也愈发严峻,成为新的重要议题。
本文结合前期对国外立法研究积累和对《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的研究实践,针对数据出境的判定标准、管理对象的范围以及管理模式的设立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解读。
为什么会探讨外部视角,是因为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在不发生CIA三性的情况下,被滥用而导致外部危害的例子越来越多。
《管理办法》中部分条款比欧盟GDPR更为严格、一些概念界定不够清晰且法律逻辑有待完善,相关规定落地实施后可能导致社会合规成本高于收益。
本文介绍了NDN在安全性方面所面临的隐私与信任问题,可能遭受到的恶意攻击,针对这些攻击目前所应用的防御措施,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围绕近期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来自各领域数据安全一线的工作者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在网络运营者利益与用户权益间勾设准衡,赋权柄于用户,这是否为合适的平衡点呢?
《办法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采取措施督促提醒用户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加强自律,对于用户通过社交网络转发他人制作的信息,应自动标注信息制作者在该社交...
随着全球隐私法规的实施,个人信息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企业架构和技术创新领导者必须以合乎道德的方式管理个人信息,以获得个人信任并取得竞争性优势。
该政策对美国政府身份管理的内涵、范围、标准、机构职责以及工作机制等进行了系统阐述,较为清楚的反映了美国政府开展身份管理工作的政策思路。
征求意见稿创新性地提出了备案制要求,并针对默认授权、功能捆绑、爬虫等互联网企业的常见做法做出了约束。
本文从支付产业数据安全管理的主要背景、标准体系、参与方、发展过程等方面,对比分析境内外支付产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各自特点和异同。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制定本办法。
光大银行数据安全的发展经历了数据应用、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三个阶段。
在如火如荼的数据安全立法时刻,不妨平心静气地思考一番,《数据安全法》所说的“安全”究竟是什么?
郑杰呼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明确数据安全法律责任,完善监管体系,保障国家安全、公民个人隐私权益和社会安全稳定。
本文先阐述政企间数据共享的现实需求,再介绍两者间共享现状,分析共享难点,最后着重从技术层面对解决共享难点进行研究,并提供了解决思路。
中消协、南方都市报近一年来发布了三份报告,对当前常用App的个人信息收集和隐私政策现状做了全面的展示,本文介绍其主要内容。
非洲制定《自由贸易协定》用来规制跨境数据传输与数字经济发展。
本文将在对《公告》和《规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解读APP安全认证实施的背景、实施的范围、实施的依据、实施的模式和程序等内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