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了当下常见的容器逃逸相关技术,从危险配置、危险挂载、相关程序漏洞及内核漏洞四个方面介绍了若干容器逃逸方法,并进行简单的Demo展示。
本文对国内外网络靶场展开研究,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网络安全先进防御技术试验场的构建方法。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了人工智能路线图,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首个用于飞机系统的人工智能认证。
两家开发安全厂商BluBracket与ForAllSecure的产品详析,它们在做比较创新的产品方向——代码安全管控和模糊测试。
报告围绕固件攻击的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从固件和硬件攻击的兴起、攻击动机、固件攻击的基础、攻击向量、恶意技术、案例分析等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攻击者策略、攻击向量...
RSAC 2020吸引了全球50多家处于早期阶段的“隐身”安全创业公司首次“冒泡”参展,本文为大家介绍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12家。
DARPA与BAE Systems签订开发恶意电子文档检测技术的合同“安全文件”(SafeDocs),旨在开发防止电子文档产生漏洞、保护其免遭网络战威胁。
重塑中国数字底座,需要在由核心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加密安全和整机集合而成的整个IT基础设施体系全方位布局。谁会是中国的英特尔、微软与甲骨文呢?
每年的圣杯文章预测两年后初见成功的新安全产品。今年笔者挑选的方向注定是个红海;初创公司要谨慎进入,因为必然会直面大厂发起的凶猛竞争。
本文针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量化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模糊层次分析法与攻击树相结合的方法。
据研究,36%的企业正在积极集成不同的安全分析和操作工具,以搭建集成度更高的安全技术体系结构。另有48%的企业,正积极开展安全分析和运营工具集成方面的工作。
本文根据影响力、代表性和并购规模,梳理择选出对未来几年网络安全市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年度十大并购案,希望能对国内安全领域的投融创提供参考价值。
本文在分析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和政策做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相关情况,并对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19 年多家企业的数据泄露事故被处以巨额罚款,这表明监管机构对那些未能妥善保护消费者数据的组织的容忍度越来愈低。
法案要求暂时禁止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直到委员会形成政府使用准则和限制条件,以防止人脸识别技术违反第一修正案中规定的公民权利。
美陆军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帮助作战人员实现远距离以及黑暗环境下的人脸识别。
国防创新委员会于2019年10月24日发布的报告《零信任架构建议》中,第一条建议就是:国防部应将零信任实施列为最高优先事项。
飞腾总经理窦强分享了飞腾CPU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产业化发展成果,并阐述了公司对CPU产品研发及其生态建设的理念,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
本文针对该样本及样本传播的渠道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关联,通过技术手段深度挖掘了攻击活动使用的网络资产及其背后的攻击者的相关背景信息,希望提供更多的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