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治理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与过度,安全需求与自由焦虑,监管的扩张冲动与能力匮乏,主权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冲突,始终相伴相随。
本文采用综合集成方法,融合多学科视角和多个层面、多利益相关方需求,充分利用文献研究成果、实地调研访谈等多种信息,把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层次的体系构成要素进行有机...
为什么会探讨外部视角,是因为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在不发生CIA三性的情况下,被滥用而导致外部危害的例子越来越多。
《管理办法》中部分条款比欧盟GDPR更为严格、一些概念界定不够清晰且法律逻辑有待完善,相关规定落地实施后可能导致社会合规成本高于收益。
在2019年联合国网络犯罪政府间专家组第五次会议上,参会各国普遍认识到,未来要有效应对网络犯罪乃至传统犯罪,跨境数据取证将成为关键。
报告介绍了美国现行的隐私保护架构,梳理了前期美国立法、行政部门内部及州层面关于隐私立法的相关提案,分析了隐私保护对消费者、企业、数字经济以及技术创新可能产生的影...
6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国信卫士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组织专家对网络安全重大问题联合研究协作机制2018年软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本文以年代为划分标准,系统梳理了互联网50年发展历程各阶段的关键事件和节点,总结了各个阶段演进的基本规律与内在逻辑。
7个欧盟成员国同意共同探讨如何在欧洲建设量子通信基础设施,以提高欧洲在量子技术、网络安全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能力。
北约必须能够像在其他域一样有效地在网络空间保护自己,并且必须将网络空间整合到一个协调的跨域方法中以实现联合支持北约威慑和防御态势的作战效果。
在CNIRC 2019上,邬贺铨、倪光南、周宏仁等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和技术报告。
安全是“智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从现在起加强“智能+”的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依法保障人工智能快速顺利发展的安全同步共振体系。
报告阐述了网络空间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预测了未来五年国际法的演变。
中国网络安全态势如何,如何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全球框架下,各国就互联网发展管理的合作将走向何处?观察者网就相关话题采访了网络安全专家左晓栋。
当前全球跨境电子取证存在严重的法律冲突,本文旨在对导致这一困境的各主要法域的相关法律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应对思考。
北约发布有关《网络空间国际法的趋势》报告,详细描述了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法的最新趋势与发展状况,同时展望了国际法的未来演变。
密码是典型的两用物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密码政策法律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积极经验,吸收“密码方案”可以加速推进国家军民融合法制建设。
面对日趋上升的数据跨境流动业务需求和跨国情形下更为复杂的安全环境,建构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诸多数据跨境场景中的个人信息安全,关乎网络空间主权、国家安全、社会公...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爬虫收集数据不得妨碍他人网站正常运行的原则,这将对规范数据收集行为,保障网络运营者的经营自由和网站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介绍了中国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方面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健全隐私保护的方向,并建议结合区块链和云计算取证等新兴技术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