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追求独立自主的个人需要意识到:人们之间的数据纽带——隐私,并非绝对独立的存在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最早发现入侵证据的安全公司火眼CEO 凯文·曼迪亚提出了灵魂反问:“我们美国的吹哨人呢?”
在新技术革新浪潮中,轨道交通的技术变更是必然趋势,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已有轨道交通RAMS保障的基础上,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2016年创建了“快速攻击检测、隔离和表征系统”(RADICS)项目,目标是实现网络攻击期间的黑启动恢复。
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在未授权的情况下,构造恶意数据进行越权访问。
芯片安全不仅体现在其功能上,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网信工作。这背后有哪些深意?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安全领域收获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2020方能为2021做好准备。
本文浅谈美军电磁频谱作战域的指挥控制,首先谈谈美军的电磁频谱作战域,然后结合《JP3-85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电磁战斗管理的进展和其他资料,谈谈目前美军电磁频谱域...
多家俄罗斯网络犯罪论坛遭攻陷,导致黑客们都在等待执法部门上门的过程中惶惶不可终日。
安全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提和保障,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CDPA的制定受到了《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和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启发和影响。
2021年全国“两会”上各界委员与代表提出了很多有关网络安全的提案与建议,引发广泛讨论。
英特尔发现的绝大部分安全漏洞,均来自内部研究与外部漏洞奖励计划。
著名网络安全公司Qualys近日遭遇勒索软件攻击,略显尴尬的是,勒索软件的投放渠道来自另外一家网络安全公司。
根据最新报告,2020年勒索软件攻击同比增加了一倍以上,规模和复杂性均呈上升趋势。
远程办公潮仍在继续,云应用使用率居高不下,网络罪犯纷纷通过可信云应用进行网络钓鱼和投放恶意软件。
本文分析了CANVAS的攻击框架、涉及的漏洞和技术细节。
过分追求安全技术,为了安全做安全,是安全团队需要警醒避免的。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