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网络安全形势恶化,信息技术设备漏洞接连暴露,疫情带来的网络攻击活动频发。
9月7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网络与数据安全”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欧洲议会发表了《欧洲数字主权》报告,从数据经济和创新、隐私和数据保护以及网络安全、数据治理和在线平台的行为三个方面介绍了欧盟的顾虑和已经采取的主要措施,并从构建...
美国的行动倾向于专门针对中国,而中国的政策倾向于针对各种威胁或国内产业的力量进行安全防范,或者针对美国的新政策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
如果通过深度伪造技术制作造假新闻和色情视频等违法信息,必将造成“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普遍不信任感,进而会对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个人合法权益造成威胁。
在我看来,CBPR和TPP一样,都显著体现了美国政府的战略利益。通过强迫各参与国同意一个基于低水平保护的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制度,使得各国的个人信息便利地向美国聚拢。
报告强调在当前人工智能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下,在国防和情报领域部署脆弱的人工智能应用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2020年10月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了一项最终规则,对电子数据取证等六项新兴技术实施多边控制。
在即将构建形成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下,应当更加具体地回应网络数据利用和保护的正当需求,通过配套条例和规章健全数据分级分类规则,完善网络数据安全立法。
2020年9月17日零点,苹果iOS 14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在此前推出的内测版本中,对于用户隐私保护功能的扩展颇为吸引眼球,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那么正式版的表现又如何呢?
美国、中国、英国位列全球网络能力指数的前三位。
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打压和遏制政策被普遍解读为“科技脱钩”,“中美科技大脱钩”论成为解释当前中美科技战略竞争态势的通用逻辑范式。
互联网公共核心概念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保护互联网公共核心的规范可能而且应该发展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共同规范。
目前欧盟对5G安全的理解,已不局限在技术层面,而是站在欧盟整体利益、区域安全和国际关系的战略高度来思考。
身联网技术在提供巨大的社会福利与健康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数据风险。
本次研究从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引进来”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数据安全法(草案)》对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影响。
本篇文章进一步分析欧盟法院认定美欧“隐私盾协议”被判无效背后的基本逻辑,全是干货,全是合规要点,非常值得一读。
目前网空内外部力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的十大战略性变化直接影响了网络空间安全。
随着全球网络空间的发展,针对新的战略需求,美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逐步形成以外国投资审查、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供应链安全管理三大制度为支柱的现代网络安全审查政策体系。
本文对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个主流信息安全标准化组织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梳理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分析我国在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存在的...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