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火山爆发后汤加的互联网和通讯基本上已经全部中断,而恢复则需要数周时间。
为遏制极端思想通过互联网传播,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最新反恐法规,加强对涉恐内容的互联网监管。
本文将从引入5G网络的各项关键技术入手,探讨5G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本文主要对mMTC场景下终端设备安全设备风险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应对mMTC场景下终端设备安全风险的关键技术。
美国“太阳风”网络攻击事件曝光后,部分业内人士将目光重新投向SBoM,认为它将有效提升软件供应链透明度,从而减少软件供应链漏洞和风险。
本文基于北约IST-124研究小组的成果,可为未来联邦战术网络标准化提供适当参考。
演讲分享了民生银行在零信任理念从概念到落地过程中对零信任应用场景的探索,提出践行零信任的核心任务是“数据安全”。
欧盟网络演习:来自“蓝地”的数字攻击。
我们尝试对《规定》中数据安全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本期我们组织翻译了2016年埃里克·盖勒(Eric Geller)发表在《The Daily Dot》上的文章《新“加密战争”的完整指南》,帮助读者了解西方加密战争的一个立法历程和相关事件。
多因子MFA认证已成为越来越多系统和服务的选择,未来的认证场景一定是朝着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减少用户操作的方向发展。
本文在梳理美国网络外交的政策演变和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同时结合国情,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个方面,在网络安全领域构建适当的长臂管辖机制。
网络战的战略效应到底有多大,如何评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安全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Lennart Maschmeyer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从多维度定量分析了全球网络空间资源的分配与竞争,并从海底电缆和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网络空间虚拟资源竞争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拜登的新策略具有更强的联盟和全球竞争色彩,重点强调外交、多边机制在遏压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021年,在远程工作状态影响下,世界各地的网络攻击急剧上升,勒索软件、网络钓鱼、人为错误操作等导致的数据泄露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网络威胁依旧不断。
狩猎相似的恶意样本始终都是安全研究人员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二十余种可以进行狩猎样本的哈希函数。
本文提出了防范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对策和保护人脸数据安全的技术措施,以期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和人脸数据安全提供参考。
“飞马”攻击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影响巨大,被称为 2021 年度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