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人工智能的合规治理框架愈发明晰。
重大失泄密事件接连发生,涉及多个国家,波及电信、医疗、云服务等多个关键行业,暴露出相关领域的诸多安全漏洞。
过去40年,隐私权和信息获取权经历了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关键时刻,ICO整理了40件物品展示这些事件,并探讨了保护隐私权的角色。
我国某先进材料设计研究单位、某智慧能源和数字信息大型高科技企业遭疑似美国情报机构网络攻击。
网络安全设备、远程监控和管理产品、托管文件传输服务、CI/CD工具、开源软件供应链、AI基础软件、系统自带安全功能等成为零日漏洞的热门攻击目标。
旨在为“联盟联合全域指挥控制”(CJADC2)提供支持,从而实现跨并行、多战区支援行动的无缝协调。
该批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当前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类案件的新特点、新趋势及办理难点。
以提升决策效率和作战能力。
旗星银行在一次导致150万客户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的网络攻击后,“疏忽地”发表具有实质误导性的声明。
人工智能时代的“恶意软件”不但能感染机器,而且能感染人类,甚至连网络安全人士自身都难以免疫。
据悉,暴露的数据库包含个人敏感数据和公司运营数据,事件归因为云存储配置不当。
从评估和缓解角度展望应对幻觉问题的未来趋势和应对方案。
美西方通过“IT联盟”和“塔林机制”向乌克兰提供国际技术援助。
美国发布了关于云服务安全实践实施的指导意见。
BeyondTrust近日披露了一起网络攻击事件,攻击者成功入侵了部分远程支持客户SaaS实例,公司后续调查发现旗下产品存在两个零日漏洞,目前该事件影响面还在评估中。
本文旨在探讨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聚焦近年来的典型安全事件及其影响。
提出了一套基于模糊测试技术的安全检测框架,旨在通过向目标系统提供非预期的输入数据,寻找潜在的安全弱点和未预见的错误状态,以期尽量提前发现内存漏洞、虚机逃逸、容器...
国家间网络斗争博弈日益加剧,网络战成为国家实现政治、军事、经济等利益的重要手段。
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的出台,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行业受到的影响分析:
频谱态势感知系统在2025财年将进入快速样机阶段,并计划2026年投入实战。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