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est Group研究称,直到2026年,机密计算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最好情况下可达90%~95%。
CC相比可信计算可提供敏感应用及其数据保护能力;相比同态加密等基于密码技术可提供保证执行代码保密性和完整性能力。
NIST强调,NIST信息技术实验室(ITL)网络安全和隐私计划成功应对了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众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研究剪贴板窃取器是如何使攻击者能够利用 Steam 交易优惠和 Yandex 云盘链接进行欺诈,从而扩大感染范围。
中国寿险行业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服务和工作的对象,既与个人生命健康信息相关,也与金融财富信息相关,与保险标的的每一次接触,都涉及个人信息的处理。无疑,《个人信息...
易纲行长在2021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就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分享一些思考和看法。
作为全球第一个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规则安排,DEPA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发布,公开征求意见;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美国通过《K12网络安全法》,加强中小学网络安全保障…
勒索软件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得手呢?美国政府为什么没有更好地预防它们?打击勒索软件的难点又在哪里?
本文从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和驱动因素出发,结合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对该概念的看法,展望其对于我国国家安全的意涵。
开放银行演进到智能感知用户需求的全景银行时代,以生态场景为触点,通过API、SDK、小程序等技术连接生态各方,科技金融运用和业务场景重构,导致合规安全、数据安全、隐私...
即使是不完整的去标识化/假名化数据集,某些个人数据属性的组合仍然存在较高的重识别风险。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技、生物技术、半导体和自主系统5大关键领域,
近期,微软发布了第二份年度数字防御报告,指出俄罗斯黑客在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间攻击频率提高,成功入侵比例也从前一年的2成增加到3成。
在内生安全框架的整合下,调制适应我国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安全鸡尾酒”思路,实现“打基础”和“拔尖子”兼得。
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加密流量识别的框架,并通过数据集、特征构造和模型架构回顾部分研究工作,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加密流量识别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系统梳理我国多部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搭建的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规则体系,并深入讨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制度对我国数字经济国内发展与国际博弈双重面向的影响。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力推进金融领域商用密码应用。
《个人信息保护法》三读通过,标志着我国对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方面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但相对应的是,作为“信息处理者”的企业也有了法律上新的义务。
本文我们针对GB/T 35274-2017 《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标准中的条款,以零信任作为安全基准,探究如何通过零信任强化鉴别和访问控制机制实现数据安全,保...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