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单回顾下有哪些远程控制木马和软件,然后详细分析黑客所使用的网络隐蔽通信技巧,再说说其他需要注意的,最后聊聊缓解和检测措施。
未来大部分有价值数据的流通都需要“隐私计算+”,隐私计算是护航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技术底座。市场即将迎来“十倍速”爆发的拐点。
报告考查了俄罗斯内联网RuNet的最近发展,并探讨其如何通过改变俄罗斯的互联网格局和潜在地改变俄罗斯的网络行为增加了美欧国家安全风险。
本文邀请到内地-香港数据出境安全专家组内地组长左晓栋博士接受访谈,首次公开内地数据入港传输制度的现状。
网络攻防对抗不断演化升级,人工智能因其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为自动化网络攻防提供助力,已成为网络攻防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
百年大变局下,企业在香港上市前景如何?环球同此凉热,还是风景这边独好?
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真实网络与数据环境的高度仿生,帮助防御方主动构造动态的、真实的虚拟网络与数据环境,欺骗攻击者进入陷阱以延迟攻击时间。
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
文件要求强化安全保障能力,构筑IPv6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新兴领域安全保障能力。构建IPv6安全监测体系,提高IPv6安全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IPv6环境下...
研究欧盟《草案》的相关规定,有助于把握欧盟对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的规制态度,对我国下一步人脸识别等相关立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基于对实战经历的复盘,本文将从Chromium架构及安全机制概况入手,剖析Chromium组件在多场景下给企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一探收敛方案。
本文将以《数据安全法》为基础,结合《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等规定,对于跨国企业数据传输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回答。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数据治理框架,指导组织在相关的规则框架内做出更好的基于数据的业务决策,并密切关注数据安全性、隐私性和可访问性。
给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把未被满足的、潜在的需求转化为机会,并且创造出新的用户满意的东西才叫创新。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不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优缺点,以及评估不同场景下访问控制强度的真实需求,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中寻找平衡点,并针对金融业在不同场景下合理使用生物特征...
美国近期的操作对中美网络界而言可以说都不新鲜,“堆”在一起抛出来也不会改变这样一个现实,缺乏基本事实与正常逻辑的指控只会空显徒劳和贻笑大方。
揭露“中国黑客威胁论”背后的美方意图。
白宫丰满的理想注定要在骨感的现实面前碰个头破血流,协同一群盟友对中国施压的实践,除了被作为闹剧记入史册之外,将作为一项有力的证据,证明美国正在持续深度地陷入网络...
C 轮融资来自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同创伟业,B 轮融资来自亚信安全、晨山资本等,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在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出生前,美国人是如何行使“诡道”,又是如何给我们“上课”,而我们又是如何从中“学习”的。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