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局“数据孤岛”难题,银行亟需一种新模式,以兼顾数据深度融合利用和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在上述背景下,招商银行开始隐私计算领域探索。
本文提出对高校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多维度需求和对人员队伍组织与建设的多方面建议,最后结合学校实际介绍东北大学网络安全人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和成效。
《密码法》落地实施取得良好开局,密码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本文将研究这个问题的技术、商业和社会层面,并就美国政策制定者如何更好地保护数据分享想法。
本文主要对mMTC场景下终端设备安全设备风险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应对mMTC场景下终端设备安全风险的关键技术。
本文基于北约IST-124研究小组的成果,可为未来联邦战术网络标准化提供适当参考。
以标准宣贯为抓手,依托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关键核心标准,指导工业企业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展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助力智能制造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
通过开展贴近实战的演训活动,各国达到了检验网络部队能力、提升网络作战水平、验证新兴作战概念、操作网络作战武器、协同网络空间力量等多重效果。
2020年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在疫情背景下逆势上扬,规模达126.69亿元,增长率为27.02%。
本文将从电信网络欺诈、伪卡盗刷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欺诈分子常见作案手法,并进一步提出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海淀区检察院以五年来办理的网络科技犯罪案件为基础,总结保护网络安全“海检模式”。
以下,盘点了2021年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事件,以飨读者。
本文提出了防范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对策和保护人脸数据安全的技术措施,以期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和人脸数据安全提供参考。
间谍的行为方式不仅局限于窃听、监视、重金收买等传统的行动模式,而是已经扎根于网络,利用网络实施间谍活动,影响国家安全。
商业银行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在突出支付便捷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系统安全性,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近年来美国所实施的主要网络脱钩手段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美国网络脱钩战略的发展态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应对之策。
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最常见的一种应用形式,本文介绍了数据可视化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
本文从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和驱动因素出发,结合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对该概念的看法,展望其对于我国国家安全的意涵。
本文围绕公安侦查人员对声纹串并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