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为出发点,讲述如何从伪基站设备中提取出电子证据。结合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提出当前取证存在缺乏用户数据关联分析、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涉及电子证据的犯罪案件与日俱增,基于云存储技术的网盘成为不法分子藏匿非法信息的网络空间。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提出了一种网盘客户...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2018年6月28日通过“2018网络威慑与响应法案”(H. R. 5576),要求美国总统确认高级持续威胁(APT)组织名单,并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
Web大会上人们纷纷开香槟庆祝GDPR正式实施。安全大会上则每个人都忧心忡忡,觉得GDPR生效简直是世界末日。
本文试图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点问题进行双向思考,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
事物的发展总是会带来双面的影响,移动技术在推动企业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
为了构建系统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提出通过采取十大措施推动该项工作,具体措施为:转观念、立规矩、变可视、建防护、定策略、做检查、促整改、找帮手、推等保、报预警...
香港政府在其施政报告中宣布将投资7亿元港币率先推行个人数字身份 (eID),多功能智慧灯柱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三大项目,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牢固的根基。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微软全套产品搭建零信任网络。
文章主要介绍漏洞扫描服务的衡量指标及如何解决的一些实践经验思考。
“坚持安全第一”是我国核电行业生产长久以来坚持的原则,且在多部与核电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有体现。本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网络安全纳入核电安全管理体系,...
今天,国外安全社区公布微信支付官方SDK存在严重漏洞,可导致商家服务器被入侵(绕过支付的效果)。目前,漏洞详细信息以及攻击方式已被公开,影响范围巨大(已确认陌陌、v...
这两年去过RSA的人,普遍有一个感觉:威胁情报的概念在美国已经很少提了。
虽然有多年的制裁、诉讼和其它打击黑客的尝试,但是针对美国的黑客行为仍在继续。专家警告称,要想这种情况得到控制,或许需要20年时间。那么为何如此难以阻止黑客呢?
中国一贯倡导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应对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支持制定全球性公约,积极支持和参与专家组工作,为维护和发展专家组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论述了从“代码即法律”,即产生法律效果的代码的传统概念到“法律即代码”,即将法律转换为代码的新兴概念的转变。“代码即法律”是指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代码逐渐成为规范...
相比15年前,如今人们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免受网络攻击,但却无法完全避免遭遇越来越频繁及复杂的网络入侵。
是否要对算法进行预防性监管?算法透明和算法可解释是否可解决算法决策的风险问题?是否应像GDPR这样通过一部统一的法律对算法决策风险进行监管?是否需要设施一个统一的监...
研究员对量子保密通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量子通信在金融行业的解决方案并完成了相关验证测试,最终形成本报告。
兰德公司的一份新报告表明,人工智能到2040年有可能颠覆核威慑战略的基础。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