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颖欣 冯群星

10月24日,上海浦东。

有着159年历史的祥生船厂旧址、如今的浦东地标建筑“船厂1862剧场”,迎来了一场未来感十足的极客大Party——2020国际安全极客大赛(Geek Pwn 2020)。

剧场旁的空地划出了一条约100米长的模拟车道。车道一端停着一辆白色特斯拉汽车,另一端则是由泡沫箱垒成的、大约半人高的“墙体”。

独立极客吴潍浠蹲在墙体附近,摆弄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白色小盒子。接下来,他会尝试通过网络破解,让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变瞎”。

吴潍浠尝试破解特斯拉汽车的毫米波雷达。主办方供图。

吴潍浠准备期间,华为首席云安全生态官万涛已在特斯拉驾驶座就位。作为GeekPwn评委,他将亲身验证吴潍浠的破解效果。

“看看我这个百万公里的老司机能不能出现第一次撞车。”万涛说。

就在数分钟后,这位驾龄近20年的“百万公里老司机”,眼睁睁地看着处在自动驾驶状态的特斯拉撞上墙体,泡沫箱散落一地。

一切发生得非常快,没人知道吴潍浠何时发出了破解信号。然而,当特斯拉缓缓行驶到距离墙体大概5米远的地方时,破解已经生效。特斯拉没有按照常态刹车,仅仅做了减速,仿佛一个花眼的人在犹疑:“我到底该不该继续向前?”又过了2秒,它加速撞向了墙体。

撞车的瞬间。主办方供图。

万涛迅速踩下刹车。他坦言,此前在心里预演了很多遍这个场景,就怕刹车不及时。

特斯拉汽车“犹豫"后加速撞向了墙体。

显然,如果破解发生在真实的高速行车过程中,车主可能因为反应不及面临意想不到的危险。

为什么自动驾驶“变瞎”了,看不到墙体?万涛告诉南都·AI前哨站,破解的关键是特斯拉的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发送和接受毫米波检测与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向。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在车身前方安装了一个前向毫米波雷达,鉴于毫米波的波长特性,雷达即便在雨、雪、大雾、扬尘等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工作,探测到前方车辆和物体。

万涛介绍,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会用毫米波雷达来识别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因此,当毫米波雷达受到干扰,特斯拉汽车“看不见”墙体,也就无法及时刹车,一场交通事故就此发生。

不过,吴潍浠的破解并非一次成功。现场有不少民众站在安全警戒线外围观,在前几次测试中,特斯拉都成功停在了距墙体几米处——除了毫米波雷达,特斯拉还配置有能进行图像识别的摄像头,因此,万涛和另一位评委、蚂蚁集团副总裁韦韬猜测,车辆停下可能跟摄像头识别到路人有关。

这类破解真的有可能让“老司机”在现实场景中遭遇惊魂一刻吗?万涛向南都·AI前哨站提到,之前利用毫米波进行破解的成本很高,仅仅是制作干扰设备就需要花费十几万美元,“已经相当于好几辆特斯拉了。”

他说,成本很高的网络破解会被认为是一种实验室研究,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但在这次挑战中,选手仅花费“几千元人民币”就制作出了“雷达干扰枪”。破解成本的降低,可能会使相关问题上升为一个真实的公共威胁。

“其实还是让我们很紧张的,毫米波是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最可靠的手段,假如最可靠的手段都有比较大的安全风险,就需要汽车厂商、设备厂商足够重视它,把风险扼杀在初期,不要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风险。”韦韬说。

万涛还提醒车主,现阶段的自动驾驶还属于“自动辅助驾驶”,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驾驶”,还是有受干扰的可能。驾驶员即便开启了“自动驾驶”,还是需要保持专注力,“不等于开了自动驾驶,你就可以玩手机,什么都不管了。”

据大赛主办方透露,该漏洞已被提交至特斯拉,由于技术原因,目前该漏洞仍在修复中。

声明:本文来自AI前哨站,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