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是一种开放的产品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无边界的协作模式和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开源有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加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生产效能。近年来,全球开源生态发展进一步成熟,开源项目稳步发展,社区活跃度迅速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对开源的投融资持续火热。同时开源伴生的风险也进入了集中暴露期,产业多方主动布局开源风险治理。

2022年9月16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OSCAR开源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发布了《全球开源生态研究报告(2022年)》白皮书,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

白皮书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开源应用、开源商业、开源风险等开源领域热点话题进行探讨。此外,相较前两年,今年的白皮书首次梳理了全球开源生态发展对数字经济的积极影响,并总结了开源对各技术领域的重要驱动。同时,白皮书观察到全球开源生态从“高速繁荣”向“稳步求精”趋势演进,开源项目稳步增长,开源社区多态均衡发展,开源应用持续提升,开源投融资异常火热,开源风险影响凸显。最后,白皮书结合现有形势展望了我国开源生态的发展机遇。

白皮书核心观点

1. 开源创新模式全面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开源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思维、新模式,对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优化软件生产模式、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作用,为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注入无限活力。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开源通过“集众智”的新模式,促进技术的“继承式”发展,优化软件生产体系,提高软件生产能力,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开源的分布式协作机制,搭建了各个行业交流的平台,不断深化数字技术的行业应用,促进企业降本增效,驱动行业数字化建设。

2. 开源构筑软件生产新范式,增强产业链韧性。在供给侧,开源有效提升软件开发效率,缩短产品上线时间,同时建立分布式软件开发模式,搭建信息互通桥梁。在需求侧,开源模式可以突破高效创新边界,通过群智协同快速收集软件定制需求。开源万物互联助推软件生产“合纵连横”,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和协同优势,提升产业链韧性。

开源产业赋能模式

3. 开源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充分释放企业发展动能。2022年中国信通院通过调研近20家通信、金融企业使用、推广及支持开源软件带来的量化效益、非量化效益,同时引入统计误差、劳动力转化率和公开数据资料等综合得出开源软件为企业带来超过8%的成本节省。

开源软件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4. 全球开源项目连续两年增速放缓。据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显示,截至2021年GitHub托管仓库已达2.61亿,2021年新增仓库6100万个,增长率达30.5%。2020年全球开源项目数量增速从50%下降到43%,2021年继续下降到31%,连续两年增速放缓。

GitHub近五年开源项目数量及增长率

5. 全球头部开源社区发展全面,成熟度无明显短板。通过中国信通院可信开源社区成熟度度量模型,围绕开源社区的建设水平、运行机制、管理能力、市场情况等方面对全球头部开源社区进行了全方位度量,考察开源社区的流行度、参与度、响应度、安全能力、法律合规、行业应用等方面。经模型度量分析,全球头部开源社区发展全面,各能力域得分较高,在各能力域的得分显著超过行业平均值,各方面均无明显短板,处于全面发展态势,同时,各开源社区分别有各自的优势领域。

全球活跃开源社区成熟度情况

白皮书目录

一、 开源创新模式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一) 开源透明公平建立信任,加速数字技术发展

(二) 开源构筑软件生产新范式,增强产业链韧性

(三) 开源拓宽行业应用场景,促进行业优化转型

(四) 开源促进企业降本增效,释放企业发展动能

二、 开源融合协作深化技术创新应用

(一) 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推动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

(二) 开放融合助力开源操作系统衍生多条技术线

(三) 云计算成为开源圈领跑者,促成企业间合作

(四) 开源加速数据库产品多样化,重塑生态体系

(五) 开源打破中间件市场壁垒,催生产品“专特精”

三、 全球开源生态愈发成熟,风险挑战依然存在

(一) 开源生态优化升级,迈向高速发展崭新阶段

(二) 开源资本市场持续火热,未来充满无限机遇

(三) 开源生态繁荣发展背后,风险隐患备受关注

四、 我国开源生态步入新阶段,面临新机遇

(一) 我国开源生态发展迈向新阶段

(二) 我国开源生态积极创造新机遇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白皮书下载方式: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209/P020220916644891972234.pdf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通院CAICT,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