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网号网证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2024年7月26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网号网证办法》正式稿强化了用户选择权保护,同时强化了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安全保护要求(例如本地化要求及事件透明度等),等等。

就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汇业律师事务所黄春林律师团队简要解读如下,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网号、网证?

一句话,“证明你是你”,除了手机号、身份证和人脸等传统方式外,现在多了一条官方途径——网号/网证。与传统身份证相比,这个东西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非明文,就如同你的网络ID一样,即便泄露了,别人也不知道你的真实姓名、年龄及住址等信息。具体的:

二、公共服务平台由谁运营?

根据运营商店开发者信息及APP隐私政策显示,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APP的ICP备案信息为京ICP备05070602号-9A,暂未在“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中查询到“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公安备案信息。

三、企业必须接入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吗?

根据《网号网证办法》第七条、《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三条等规定,企业没有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强制法律义务。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征、经营策略、成本/价值、用户体验等因素,按照自愿原则自主决定是否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四、企业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是免费的吗?

法律层面,《网号网证办法》暂未规定公共服务平台应免费向企业侧提供接入、核验等服务。

企业申请接入公共服务平台的,可以通过APP的人工客服或机构反馈与APP联系。目前,对于法律规定的强实名认证场景,该服务面向企业侧免费提供。

根据我们初步体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向用户侧提供免费申领、认证等服务。

五、企业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后,

还需要保留现有身份认证方式吗?

根据《网号网证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等规定,并参考企业/用户双自愿原则,即便企业接入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企业不得强迫用户使用,且仍应当保留现有或其他合法的身份登记、核验方式相关的技术投入及资源配置,以保障用户的选择权。

《网号网证办法》第七条还明确规定,企业不得采取歧视性待遇对待未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保障用户享有同等服务。

六、用户选择网号/网证方式的,

企业可以从公共服务平台获取什么数据?

根据我们初步体验航旅纵横、顺丰速运、国家博物馆等APP或小程序,用户选择网号/网证身份认证方式的,会跳出并拉起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根据《网号网证办法》第八条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仅可以从公共服务平台获取身份核验是否通过的结果,原则上不可以获取人像、身份证号、手机号、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且满足最小必要原则除外。

此外,《网号网证办法》还规定,未经用户单独同意,公共服务平台不得擅自处理或者对外提供相关数据、信息。

七、用户选择网号身份认证的,

企业还可以收集用户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吗?

根据《网号网证办法》第七条规定,若用户选择了网号/网证身份认证方式的,企业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身份证号、人脸信息、手机号码等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因此,一旦企业接入了公共服务平台,用户选择了网号/网证身份认证方式的,原来依赖手机号码打通各渠道用户数据的商业模式可能面临挑战。因为此种情况下,企业收集用户手机号码,可能不再具有必要性。

八、用户申领、使用网号/网证的,

需要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哪些个人信息?

*根据目前绝大多数APP注册及登录实践,一般只需要手机验证码单一核验即可;目前,部分电信公司还提供移动电话一键登录功能。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与数据法律实务,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