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公司(IDC)正式发布了针对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份额研究报告——《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份额,2024:DLP构建AI数据安全底座,AI驱动动态防护新范式》(Doc#CHC53572525 ,2025年7月)。报告针对2024年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玩家、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
IDC定义下的数据泄漏防护技术包括广泛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敏感信息的发现、监测和保护,从而检测和防护对敏感信息的未授权访问和传输。数据泄漏防护包括两种实现方式:
• 终端数据泄漏防护:在台式机、笔记本、移动设备、USB驱动、文档/存储服务器,以及其他类型的数据资源库上执行强制策略,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 网络数据泄漏防护:对邮件、即时通讯、FTP、基于Web的工具(例如HTTP或者HTTPS),以及点对点应用执行策略,阻止敏感数据的泄露。和管理数据主体同意开放/使用的功能,同时需要跟踪、自动发现和存储数据主体信息,并为行使其权利的数据主体提供服务。
市场规模及格局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据泄露防护市场规模为9.32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23年实现了3.7%的同比增长。从市场份额来看,绿盟科技、天空卫士、天融信、亿格云、薮猫科技等厂商组成了该市场的主要玩家。具体内容详见下图:
IDC认为,技术服务商应重点关注如下趋势:
抢占AI安全市场先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由此带来新的数据安全防护挑战。DLP技术供应商应把握机遇,将AI数据安全防护作为新的增长点,针对AI从数据收集、存储到训练、推理的复杂流转等方面,提升精准识别与监测能力,助力构建全流程防护体系,抢占AI安全市场先机。
加快大模型技术赋能步伐:大模型为 DLP 带来革新机遇,供应商需加速探索应用。例如,借助大模型强大的语义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敏感信息识别精度;优化数据分类分级算法,实现动态精准评估;开发风险预测功能等方向,提前预警数据泄露风险,增强产品竞争力。。
以业务需求驱动产品升级:过去,DLP主要围绕合规展开,如今市场对其提出要求更高。供应商需立足企业业务实际,深入分析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业务流程,挖掘数据流转关键风险点,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使DLP不仅满足合规要求,更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实现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IDC中国网络安全分析师陈佳表示,大模型及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将数据泄露防护技术推向新的高度。一方面,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在多领域应用的深化以及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内产生了海量高价值的业务敏感数据。这直接催生了市场对更高性能DLP产品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大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需大规模调用和分析企业核心数据,这种密集的数据交互过程,极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或引发无意识的数据泄露。因此,专门针对大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的数据保护,已成为DLP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DLP技术的发展重心将进一步向业务场景聚焦,合规性将作为基础要求,而非唯一的考量要素。
声明:本文来自IDC咨询,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