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报告指出,全球互联网治理正处于权力重塑关键阶段。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内部,国际治理真空正在被中国等国填补,后者通过国际电信联盟等多边机制推动“未来垂直通信网络协议”等方案。相较之下,尽管欧盟已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数字服务法》等法规,却在全球治理舞台上处于边缘地位。为扭转局势,报告建议欧盟将数字治理上升为外交核心议题,推动将内部法规转化为连贯的外交战略,并投资建设开放、尊重权利的数字基础设施,同时与民主伙伴构建战略联盟,主导技术标准机构投票,共同塑造全球规范。
作者| 孙牧原 工程师
8月4日,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表《随着美国退出互联网治理,欧洲必须加大参与力度》报告,指出随着美国从互联网治理的传统领导角色中退缩,其治理真空正由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填补。文章建议欧盟发挥更大影响力,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欧盟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作用弱于中俄等国。一是中国通过国际电联等机构提出新的技术标准,如NEW IP架构、“未来垂直通信网络协议(FVCN)”、“通信网络2030”倡议等,希望重新构建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和控制逻辑。二是俄罗斯利用联合国系统推进其“数字主权”愿景,积极制定《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等国际网络安全规范。三是相比而言,欧盟的全球数字政策由于官僚主义而反应迟钝和碎片化,部分职责分属于欧盟的不同机构,许多成员国也未能将数字外交视为优先事项。即使欧盟能够统一立场,也很难在国际平台发出统一的声音。
第二,联合国系统已成为互联网治理竞赛的主战场。全球数字契约、WSIS+20高级别活动、开放成员工作组等机制正在重塑未来的平台治理、数据流动、网络安全与数字权利等领域规则。这些机制产生的成果可能强化为国际条约,并影响一国的立法。但是,由于缺乏政治授权、政治连贯性,欧盟代表在国际组织中的行动经常被削弱。如果欧盟不能积极作出贡献,未来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可能与欧盟的价值和规则相矛盾,并削弱欧盟制度的保护力度。
第三,欧盟应意识到现在是其取得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导地位的关键时刻。一是欧盟应该赋予其对外行动署明确的数字领域授权,任命专门的特使,并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数字市场法》《数字服务法》等转化为欧盟的外交战略。二是欧盟应为开放且尊重欧盟价值观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在全球南方与中国等国进行竞争。三是欧盟应该与其盟友联合制定全球规范,捍卫其主导的治理模式。
总之,文章认为,欧盟如果想要捍卫其互联网治理主张,就必须将互联网视为一种地缘政治资产,采取紧迫和有目标的行动,并制定和实施与之相关的长期外交战略。否则,欧盟就将失去对全球规范的影响力,其制定的法规将无法再发挥所谓“布鲁塞尔效应”。
声明:本文来自CAICT国际治理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