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领域迎来一笔重磅融资。

9月4日,NVentures(英伟达的风险投资部门)首次投资了Quantinuum。这笔投资是Quantinuum正在进行的6亿美元融资方案的一部分,这家由霍尼韦尔控股的量子计算公司融资前股权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约合726亿元人民币)。

这是量子计算领域今年以来最大一笔融资。随着新一轮融资完成,Quantinuum成为又一家估值突破10亿美元的量子计算独角兽。

透过这笔投资,我们不难看出英伟达在AI之外的野心。英伟达正在将它的算力版图,从熟悉的“GPU并行计算”扩展至前沿的“量子计算”领域。正如黄仁勋今年6月所言,量子计算技术正在迎来拐点,成为一种实用的计算方式的时间比预想的更早。这位AI芯片霸主已经开始为下一场计算革命未雨绸缪。

6亿美元融资,融前估值100亿美元

量子计算赛道出现了一个超级独角兽。

Quantinuum,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量子计算公司,由英国量子计算软件公司Cambridge Quantum与霍尼韦尔量子解决方案部门合并而成。追溯起来,霍尼韦尔在量子计算领域深耕十余年,而Cambridge Quantum则成立于2014年,由一批来自牛津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创立。

Quantinuum本轮融资金额巨大、阵容强大。本轮融资额高达6亿美元,引入了英伟达风投、广达电脑、QED Investors等新投资者,同时现有股东摩根大通、三井物产、安进等也进行了追加投资。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英伟达风投部门在这笔6亿美元融资中的具体出资比例。但可以确定的是,Quantinuum融资前估值已达100亿美元。

根据目前的公开数据可知,Quantinuum的融资估值可以算是离子阱量子计算领域(未上市公司)的第一,甚至可能是量子计算领域(未上市公司)的第一。

据此前声明,该公司在2024年1月完成了由摩根大通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投资前估值为5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短短18个月内,Quantinuum的估值翻了一倍

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Vimal Kapur在7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Quantinuum此次筹资将为公司提供资本,以准备在2027年前后进行IPO。这意味着量子计算行业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迎来首批规模化上市的龙头企业。

GPU与量子计算的“联姻”

英伟达投资Quantinuum,本质上是一场“算力霸权”的提前布局。当AI算力增长逼近经典计算的极限时,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计算范式的关键选择,其战略价值已超越技术本身。

无独有偶,就在8月26日,IBM和AMD宣布联手推动量子计算发展,开发一种全新的混合计算架构——以量子为中心的超级计算。

科技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加码量子计算,是对“量子算力革命”的深度共识。

以英伟达为例,从1990年代抓住PC游戏对3D图形的需求推出GeForce显卡到2023年顺应生成式AI浪潮支持Transformer大模型训练,再到2025年投资Quantinuum延伸“全栈AI”战略,英伟达正在构建一个覆盖“经典-量子”完整算力体系。可见,每一次动作背后都是其对“下一代计算范式”的提前应对。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算力范式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摩尔定律逐渐失效,GPU的晶体管密度提升逼近物理极限。AI模型的参数规模呈指数级增长(GPT-3有1750亿参数,GPT-5预计将达万亿级),传统GPU的算力供给已难以满足需求。未来世界的计算需求将远超经典计算机的极限。更为关键的是,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的成熟,可能在10-15年内对经典算力形成根本性挑战。

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量子计算并不是来取代经典计算的,而是来“增强”和“扩展”它的。量子计算的发展也远非替代硅基芯片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算力范式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产业生态的重构。而这正是科技巨头们的优势所在。

这两场豪赌,也都是巨头们在为即将到来的“量子-经典混合算力”时代提前铺路。

此外,无论是英伟达对Quantinuum的投资,还是IBM与AMD的联手,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将量子计算从理论推向商业应用。据光子盒研究院《2025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指出,2027年量子计算产业规模预计达111.75亿美元,2030年将陡增到2199.78亿美元,203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8077.50亿美元。

为什么是离子阱

英伟达作为算力设施的重要供应商,光量子计算显然与其技术发展更为契合,此次选择采用离子阱路线的Quantinuum,耐人寻味。当然,这一选择也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离子阱技术在“长相干时间”“全连接性”等方面的优势,更符合通用容错量子计算的需求

事实上,在今年5月19日,据路透社援引The Information报道,英伟达正在就投资量子计算初创公司PsiQuantum(光子量子计算公司)进行高级谈判。如果谈判成功,其将成为英伟达首次进入量子计算领域的试金石。可惜的是,目前并没有确切消息表明这一谈判的最终结果。

那么,在这场关于量子计算的投资博弈中,英伟达为什么选择了离子阱技术路径?又为什么是Quantinuum?

要理解英伟达的选择,我们就需要回到量子计算的底层逻辑,即量子比特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量子计算的天花板。与超导量子比特依赖极低温环境、易受电磁噪声干扰不同,离子阱技术通过电磁场将带电原子(离子)悬浮在真空中,利用激光冷却和囚禁技术实现长时间稳定。这种物理特性赋予了离子阱三大核心优势

一是长相干时间。离子阱中的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普遍可达毫秒级,是超导量子比特(微秒级)的数百倍。这意味着离子阱系统能完成更复杂的量子门操作,减少计算过程中的误差累积。

二是高保真度。离子阱的量子门操作保真度已超过99.9%(部分单量子门甚至接近99.99%),远超容错量子计算所需的99%阈值。高保真度是实现大规模量子纠错的前提,而纠错能力正是量子计算机从NISQ迈向通用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门槛

三是全连接特性。离子阱中的离子可通过激光实现任意两两纠缠,可实现“全连接”。全连接特性让离子阱在处理需要多比特协同的复杂问题(如量子化学模拟、优化算法)时效率更高。

这些特性,让离子阱被学界和产业界公认为“最有希望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的路线之一”。同时,黄仁勋在今年6月曾表示,量子计算技术正在迎来拐点,成为一种实用的计算方式的时间比预想的更早。这或许正是他将目光投向容错性更强的离子阱技术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要实现量子计算的商业化落地,容错是绕不过去的关卡。而离子阱技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为什么是Quantinuum

在离子阱赛道中,Quantinuum的独特性不仅源于其霍尼韦尔与剑桥量子的技术合并,更在于其对离子阱技术的全链条深耕

从技术发展来看,霍尼韦尔量子解决方案(硬件技术)与Cambridge Quantum(专注于量子软件与算法)的合并,让Quantinuum成为极少数同时掌握“硬件-软件-算法”全栈能力的离子阱公司,使其在量子计算领域独具优势。

从技术落地看,一方面,Quantinuum在离子阱硬件方面持续迭代,已推出H1、H2、H3等多代系统,其量子比特数量、门操作精度、量子体积数等指标均处于行业前列。另一方面,其软件平台TKET支持跨平台量子编程,可与经典计算资源高效协同。

这种全栈能力正是英伟达所看重的,这一点从其发展历程上便可窥见。其早已布局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架构,推出CuQuantum软件库,支持在GPU上模拟量子电路。此番投资Quantinuum后,双方可进一步深化软硬件协同,推动量子计算在AI、化学模拟、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落地。而“量子-经典异构计算”架构,也被微软、亚马逊等云服务商视为下一代计算基础设施的核心方向

总之,Quantinuum是英伟达实现“量子-经典计算生态融合”的最佳合作伙伴。英伟达的投资,本质上是在为未来的“算力战争”储备技术支持。

未来展望

本轮融资前,Quantinuum估值飙升至100亿美元,本轮融资后,其估值或许会更高。这些动作预示着一个更为明确的信号,计划在2027年前后启动IPO。结合当前全球量子计算企业的上市潮,Quantinuum的2027年IPO目标并不激进,其背后是资本对“量子计算商业化落地”的耐心正在从“十年磨一剑”转向“五年见分晓”。

英伟达此次投资Quantinuum,不仅是看好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更是在为未来的计算生态布局。在AI算力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后,英伟达正通过投资提前锁定下一代计算范式的“入场券”。

此次合作,英伟达既能获取量子计算的技术动态,又能将自身软件工具嵌入量子计算工作流,最终形成经典算力与量子算力相结合的全栈解决方案。一旦量子计算进入实用阶段,英伟达的生态壁垒将进一步巩固,其数据中心业务的护城河将从“GPU性能”扩展至“多范式算力调度能力”。

当然,这只是量子计算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资本持续涌入,我们可以期待在这一领域看到更多突破和创新。

同时,对于中国量子计算产业来说,这场投资既是警钟,也是机遇。我们既需要在量子比特、纠错技术等“硬实力”上继续加速突破,也需要在资本运作、生态构建等“软实力”上追赶。毕竟,量子计算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始。

参考链接

[1]https://www.quantinuum.com/press-releases/honeywell-announces-600-million-capital-raise-for-quantinuum-at-10b-pre-money-equity-valuation-to-advance-quantum-computing-at-scale

[2]https://news.qq.com/rain/a/20250904A086ZT00?uid=100001169033&shareto

[3]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nvidia-advanced-talks-invest-psiquantum-information-reports-2025-05-19/

[4]https://www.quantinuum.com/

[5]https://blogs.nvidia.cn/blog/nvidia-accelerates-quantum-computing-centers-worldwide-with-cuda-q-platform/

声明:本文来自光子盒,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