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北约12个国家在爱沙尼亚举行了“刺猬-2025”演习,该演习是北约在俄边境附件举行的大规模演习,参演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演习中英国陆军测试了Asgard项目,该项目利用人工智能(AI)、开放式指挥控制架构、数据网格、移动自组网等先进技术和能力使英国陆军的打击效率成倍提高,将过去需要数小时的“侦察-决策-打击”过程压缩到数分钟内。
Asgard项目(源自北欧神话中的ASGARD神国)是英国陆军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提升指挥控制与火力融合能力的旗舰工程,旨在构建数字化打击网(如图1所示),以吸取现实作战教训(乌克兰战争),满足前沿部署需求(北约东翼防务),体现了英军向数据驱动、AI赋能的作战范式转型,该项目将获得英国国防部超过10亿英镑的资金支持。
图1 数字化打击网示意图
1 项目背景
Asgard项目是英国陆军于2024年底启动的一项数字化作战能力提升计划,英国陆军参谋长罗利•沃克上将要求部署在爱沙尼亚的前线陆上部队具备类似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重创俄军的“侦察-指挥-打击”能力。根据他的战略构想,Asgard项目将使英军在未来十年内杀伤力提升十倍,其中到2027年实现杀伤力翻倍、2030年前达到三倍。
Asgard项目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英国陆军的一个问题:打击目标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说,任何超出步兵或坦克直接火力射程的目标都会被上报至旅、师或军级指挥控制系统,上级指挥部会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决策。上级指挥官会确定哪些目标的优先级较高,并协调战斗,这其中涉及许多环节,例如,最高级别的炮兵军官会指导间接火力武器的用途,法律顾问会根据附带损害的可能性和交战规则,就打击目标是否合法提供指导。联合空地一体化中心(JAGIC)将与使用该空域或支援编队的空中力量协调所有这些工作。一旦确定打击目标,就必须进行目标开发工作,需要明确目标是否在友军武器系统的射程内,评估附带损害,并开展目标优先级排序,英国陆军的传统流程需要参谋人员手动操作,整个流程耗时较长。
Asgard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和新一代通信网,实现更远、更精准、更快速的火力打击,加快OODA循环、提高打击效率。Asgard项目被设定为英军数字化打击网(Digital Targeting Web)的先导项目,数字化目标打击网将在2027年拓展至英军各军种,这一网络旨在更好地连接指控系统、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使战场目标的发现、决策与打击流程全面加速。2025年1月,英国国防部授出多个Asgard项目子系统合同,集合军方和国内外工业伙伴展开联合攻关,仅四个月后,该项目的原型系统即部署到北约“刺猬-2025”军演中接受实战化检验。
2 项目组成
Asgard项目集成了多领域的先进系统,形成了一个智能化作战体系,该项目主要包括的系统有:美国德雷珀实验室开发的战术突击工具包(ATAK)、美国安度里尔公司的晶格(Lattice)指挥控制系统、丹麦Systematic公司的Sitaware指挥控制系统、英国CGI 公司的火力控制战场信息系统应用(FC BISA)炮兵火控系统、英国Research Innovations公司的 PRIISM目标协同平台、德国Helsing公司的Altra边缘AI目标识别系统、美国TrellisWare公司的TSM波形无线电设备等。为提升这些系统间的信息交互能力,Asgard项目采用了Cursor-on-Target(CoT)协议,该协议可用于共享实时地理空间信息的,以增强态势感知,它利用基于XML的标准化消息传递协议,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换目标、事件和位置信息。
(1)战术突击工具包(ATAK):在演习中,英国陆军士兵的三星智能手机搭载了ATAK应用,ATAK是一款基于地理空间的安桌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其战术用途包括任务规划、态势感知、任务执行以及呼叫火力,可为指挥员提供简单直观的任务指挥和态势感知。
(2)Sitaware指挥控制系统:英军现役的战场态势管理软件,由丹麦Systematic公司提供。Sitaware在军团、师级指挥部已有部署,内置了多种数据接口标准,确保情报和态势数据可快速在多军种、多国家指挥体系中分发。它构建通用的战场共同态势图,并作为核心C2平台与其他系统数据交互。在Asgard项目中,Sitaware承担指挥官态势感知和决策前端,将来自侦察、无人机等传感器的数据汇集呈现,为作战决策提供界面。
(3)晶格(Lattice)指挥控制系统:晶格是一个开放式、软件定义的指挥控制架构,可根据战场态势随时接入新的传感器或武器,旨在以极低时延将战场数据从前线快速传递到指挥部。在Asgard项目中,Lattice负责协调各系统的数据流转,晶格系统的数据网格技术实现了秒级数据传输,利用数据网格技术,英军能够在几秒钟内将数据从前线传回总部,加速杀伤链闭环。通过晶格系统,任何联网传感器都能向其他系统发布目标信息,而任何效应器都可以通过该平台接收任务命令。
(4)PRIISM目标协同平台:PRIISM是Research Innovations公司提供的决策支援平台,它可联通地面、空中和上级指挥的作战指令流程。在Asgard作战链条中,Sitaware识别并筛选出目标后,会将目标信息提交给PRIISM。PRIISM随后完成进一步的目标拓展,包括合法性审查、附带伤害评估以及武器匹配等环节。PRIISM相当于虚拟化的目标协调中心,自动化了传统需要人工在空地协同会议上完成的许多流程。完成这些步骤后,任务请求会通过FC BISA系统下达给炮兵,或通过Altra Strike触发HX-2无人机打击。
(5)FC BISA炮兵火控系统:FC BISA是英国陆军的分布式间接火力指挥控制系统。它集成了炮兵和迫击炮火力管理功能,可在各级指挥单元之间自动传递火控任务。Asgard网络中,Sitaware或PRIISM定出火力任务后,通过FC BISA将火控指令发给榴弹炮、火箭炮等火力单元完成打击。FC BISA支持在多火力单元之间自动流转火力信息,并嵌入了先进的弹道库以提高计算精度。
(6)Altra边缘AI目标识别系统:装备Altra系统的侦察无人机对全动态视频进行分析,自动识别目标并生成 “Cursor-on-Target”(CoT)格式的目标信息包,Lattice/ATAK等系统负责将这条消息分发给各相关单元。随后,当任务授权下达时,CoT信息会被传递到HX-2打击无人机上,HX-2无人机按照AI算法自主飞向目标实施攻击。
(7)TrellisWare无线电台:英国陆军为4旅级部队采购了约800套采用TrellisWare TSM波形的电台。这些电台体积小、功耗低,可跨军种、跨平台进行自组织多跳通信,形成高度稳健的移动自组织通信网(MANET),支持音视频数据传输,显著扩大了战术网络覆盖范围。
3 Asgard项目的演习应用情况
演习中,Asgard项目实现了目标发现到打击执行的高度自动化流程。首先,各种传感器(包括配备Altra系统的侦察无人机和盟军提供的小型无人机如Parrot Anafi等)进行目标侦察。当无人机侦测到疑似敌方目标时,Altra边缘AI系统会对视频中的目标进行识别,然后生成CoT报告上传至ATAK和晶格系统。接着,晶格系统和Sitaware系统将该目标信息分发到指挥部态势图和各种支援系统。在指挥官界面上,该目标会自动显示,并由系统提示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确定目标后将启动目标开发流程,目标信息由Sitaware传递给PRIISM平台,进行深度分析:法律顾问模块评估交战合法性,AI辅助模块计算附带伤害范围,并对可用武器与目标类型进行匹配。这一过程传统上需要多名参谋轮流研判,现在部分由系统自动化完成。完成审查后,指挥官可直接发起火力支援。如果选用炮兵打击,系统会调用FC BISA下达炮火任务,如果选择无人机打击,则通过Altra系统给HX-2无人机发送任务。所有数据均通过新采购的网状电台无线传输,确保信息在各平台之间畅通。
英国陆军第4轻型旅旅长Oliver Dobson在演习后指出,Asgard项目让部队比以往更加敏捷。在爱沙尼亚演习中,远程侦察装备传回的数据经过Asgard项目处理后,使得他能在作战计划快结束时临时调整战术。在演习对抗中,第4轻旅作为“轻型”部队被分配对抗一支多国装甲步兵旅,但他们依靠Asgard项目提供的速度和态势优势赢得了演习胜利。
4 演习中Asgard项目存在的问题
在实战测试中也暴露出一些挑战。首先是系统冗余与融合问题:晶格系统和Sitaware系统在功能上存在重复,可能需要在后续优化版本中明确分工。其次,通信带宽仍然是制约因素:当前英国陆军使用的弓箭手(Bowman)系统的通道宽度有限,虽然网状电台扩容了带宽,但面对密集的视频、传感器数据和语音通信,网络压力仍然较大。此外,俄罗斯先进的电子战能力也是隐患之一,若对手发起强烈干扰,Asgard项目依赖的通信链路可能被削弱或中断,届时系统功能会受到影响。最后,Asgard本身主要关注信息流转和指挥控制,但仍需配套足够的弹药和效能性武器,否则再快的决策也难以转化为实际战果。目前英国反坦克导弹、火箭炮弹药库存有限,如果没有额外增加有效打击力量,4轻旅等部队仍然难以长期应对大规模装甲威胁。这些问题都将是未来改进Asgard系统和英国陆军整体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5 Asgard项目的未来发展和启示
Asgard项目的成功演示使英国陆军有意将新型数字化打击网推广到更大规模编组,英国国防部已批准Asgard进入第二阶段开发,并计划在2026年3-4月于爱沙尼亚举行第二次能力演示,以验证在师级或军级部队的使用。Asgard项目的实践对英国乃至北约联合作战具有重要启示,它证明了连通“任何传感器、任何效应器”的联合作战构想是可行的,通过开放标准(如CoT)和商用技术的组合,可以快速搭建跨兵种、跨国界的目标打击网络。这一经验也凸显了信息优势和联合全域作战的价值——在未来战争中,谁能更快地观测、传递和决策,谁就能在OODA循环中占得上风。英国的这一创新实践与美国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或“杀伤网”理念异曲同工,未来英国将邀请盟国参与Asgard项目下一阶段试验,这有助于北约迅速布设一张跨国界的“传感-打击网”,也可使英国向盟友出口相关技术与无人机装备,实现标准输出。
声明:本文来自防务快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