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很快将组建专门团队,可在 24 小时内对美国本土军事设施遭遇的无人机入侵事件作出响应。美国北方司令部(NORTHCOM)司令格雷戈里・吉洛特将军于周四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举行的 “猎鹰峰”反无人机评估活动中,宣布了这项新举措。此次评估活动还展示了一套名为 “可空运装备套件”的设备,下文将详细介绍该套件的具体构成。

北方司令部的一位发言人向《战区》透露,美军组建这类应对团队的背景是,过去一年中,美国本土军事基地报告的无人机目击事件大幅增加。该发言人表示,2023 年 9 月至 2024 年 9 月期间,报告的无人机入侵事件约有 230 起;而 2024 年 9 月至今,此类事件已增至约 420 起。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增长是无人机实际飞越次数增加所致,还是由于探测技术提升、发现了更多无人机入侵行为。

这套新型响应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那些无法独立应对无人机入侵事件的基地指挥官,提供反无人机装备及会操作这些装备的专家。

北方司令部副测试主任贾森・梅斯(Jason Mayes)指出:“这是我们在本土部署的首支针对无人机威胁的快速反应部队。”

北方司令部发言人表示,由于还需完成流程验证及人员培训工作,这些团队还需数月时间才能正式投入部署。

北方司令部推出这项新型反无人机举措,源于 2023 年兰利空军基地无人机入侵事件,以及去年年底赖特 - 帕特森空军基地、皮卡汀尼兵工厂等设施遭遇的类似事件。该举措的制定充分借鉴了这些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其中一项关键改进是,这些团队可采用低附带损伤的动能拦截方式,在物理摧毁入侵无人机的同时,将破坏降至最低。此前,军方主要依赖电子干扰等非动能手段应对无人机威胁。若想深入了解美国本土防御无人机威胁面临的挑战,可阅读我们关于该主题的深度报道。

兰利空军基地卫星图像

吉洛特将军向包括《战区》记者在内的一小群媒体表示,此前,负责协调美国本土无人机防御工作的北方司令部,仅能为基地指挥官提供应对无人机入侵的建议,并 “试图协助协调借用装备”,“如今,我们将拥有可直接用于应对(入侵事件)的装备”。

吉洛特解释称,这些团队将直接受基地指挥官调度,且作为 “分层防御” 策略的最后一环部署 —— 该防御体系首先由基地当地层面开展防御工作。

他进一步说明:“我们仅提供作战能力,因为所有指挥权均归基地指挥官所有。但我们提供的装备套件整合了主动与被动探测能力,以及非动能与低附带损伤动能摧毁能力,整套系统可快速部署并投入运作,有效挫败无人机入侵。任务完成后,我们会收拾装备返回基地,为下一次任务做好准备。”

吉洛特指出,初期将在科罗拉多州彼得森太空军基地部署一支响应团队。选择该基地的主要原因是,驻扎在该基地的第 302 空运联队(302nd Airlift Wing)配备了 C-130 “大力神”(Hercules)运输机,可将装备套件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他补充道,目前的计划是最终组建三支团队,分别部署在东海岸、西海岸及阿拉斯加州。

科罗拉多州彼得森太空军基地的第 302 空运联队配备有 C-130 “大力神” 运输机,可将无人机响应团队送往任务地点。

这些团队初期将使用的首套 “可空运装备套件” 由安杜里尔(Anduril)公司研发。该公司将其描述为 “一款可快速部署、模块化且经过实战检验的反无人机系统(counter-UAS),可对 1-3 类无人机进行探测、跟踪、识别与摧毁”。

该装备套件 “包含一套针对远征作战及本土防御任务优化的传感器、效应器与软件。套件中的核心产品包括:用于自主威胁探测、跟踪与识别的‘移动哨兵’(Mobile Sentry)系统;用于广域红外被动探测与跟踪的‘维斯普天网’(Wisp SkyFence)系统;用于射频探测与电磁干扰的‘脉冲星’(Pulsar)系统;以及用于动能摧毁的‘铁砧’(Anvil)系统。此外,套件还整合了供电、网络及边缘计算功能。该‘可空运装备套件’设计便于士兵与飞行员部署和操作,依托‘晶格’(Lattice)操作系统,可实现端到端杀伤链能力。”

在吉洛特接受媒体采访前约一小时,安杜里尔公司的这套装备套件进行了演示。该系统采用 “直接撞击摧毁” 模式:先锁定目标无人机,再释放 “铁砧” 无人机撞击目标,将其击落。

演示过程中,首先有一架 “来袭” 无人机在空中悬停,片刻后便被 “铁砧” 无人机击中。

演示进行时,北方司令部副测试主任梅斯对该系统的运作原理进行了讲解。

“铁砧” 无人机发射后会攀升至指定空域盘旋待命,接收传感器传来的 “来袭” 无人机目标信息,随后发起攻击。

梅斯解释道:“此时,‘铁砧’会启动探测程序,确定目标无人机的具体位置,然后起飞追踪目标。当抵达合适距离时,它会向操作员回传一系列当前可执行的指令,由操作员决定下一步行动。因此,整个过程仍有人员参与决策,但操作员无需手动操控无人机飞行,这部分工作由无人机自主完成。”

安杜里尔公司 “铁砧” 反无人机系统

吉洛特表示,未来还将考虑为 “可空运装备套件” 整合其他系统。

他向《战区》透露:“我们正在评估所有可用系统,之后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决定,包括系统的通用性 —— 这对我们的培训和部署工作很有帮助。但归根结底,我们的选择是开放的。”

这位北方司令部司令补充道,他 “更看重系统的即插即用能力…… 我当然不希望受制于某一家供应商。反无人机领域发展迅速,参与者众多”。

他提到,多家国防承包商携各类系统出席了在埃格林空军基地举行的 “猎鹰峰” 评估活动。

吉洛特表示:“在我们的演示区和供应商展区,能看到大量合作迹象,各厂商都愿意分享自身技术能力。因此,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而非局限于单一供应商。”

尽管 24 小时内部署系统的速度已算 “迅速”,但吉洛特指出,“显然,我们希望能更快”。他提到,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可空运装备套件” 运抵并部署后,需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授权才能启动运作。

吉洛特承认,该举措无法有效应对类似今年早些时候乌克兰 “蛛网”(Spider Web)行动那样的突袭。在那次大胆的行动中,乌克兰从俄罗斯境内多个地点停放的卡车上发射无人机,袭击了附近的俄军轰炸机,造成多架战机损毁。下方视频可查看该行动的部分画面。

吉洛特表示,若遭遇突袭,军事设施需依靠自身资源应对,目前各军种正逐步加强自身防御能力。但 “如果突袭之后还伴随着持续的后续入侵,那么‘可空运装备套件’就能发挥作用”。

尽管美军已加大力度应对无人机入侵,但吉洛特坦言,这类问题只会愈发严峻。

“目前美国每年的无人机飞行数量已达 100 万架次,我认为很快就会突破 200 万架次。未来这类无人机干扰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声明:本文来自电波之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