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 7 月 22 日,在英国威尔特郡波顿唐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靶场,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一辆英军作战车辆上发射了高能激光武器。这张图片通过红外影像与常规影像合成制作而成。
乌克兰战争暴露了西方军队长期忽视的一个关键战场:电磁战(EW)。对这一 “无形战场” 的控制权 —— 包括干扰通信、致盲无人机、使精确制导武器偏离轨道 —— 可能直接决定冲突胜负。俄罗斯早于北约意识到这一点,通过电磁战孤立乌克兰部队、破坏指挥网络、瘫痪西方装备系统。乌克兰凭借创新思维逐步适应,但它是在实战中摸索经验,而这些经验本应是北约在训练中就该掌握的。数十年来,北约一直专注于反叛乱作战,如今却可能在尚未掌控现代战争这一核心领域的情况下,与最强大的对手正面交锋。
这并非说电磁战是新生事物。自 20 世纪初信号情报(SIGINT)诞生以来,电磁频谱(EMS)就已成为战争的组成部分 ——1905 年,日本帝国通过截获海军无线电传输,助力其击败沙皇俄国。电磁频谱的军事应用逐步多元化:二战时期的雷达技术与恩尼格玛密码破译、冷战时期的无线电广播干扰、赎罪日战争中的制导系统干扰,以及海湾战争中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干扰。然而,尽管电磁战的应用形式不断翻新,但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西方军队却将这类技术置于次要地位,整体战略重心从大规模国家间战争转向反叛乱作战。
过去五年间,随着电磁战在近期多场冲突(如第二次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战争、乌克兰战争、加沙冲突、红海局势及伊朗相关对抗)中发挥关键作用,它重新成为重要作战领域。现代电磁战已远超简单的干扰范畴:它能削弱指挥控制能力、破坏全球定位系统(GPS)与瞄准系统、截获并伪造通信信号,同时防范敌方同类攻击。对于依赖传感器、卫星和网络化系统的数字化军队而言,掌控电磁频谱如今已成为其在战火中有效运作的必备条件。
“对于依赖传感器、卫星和网络化系统的数字化军队而言,掌控电磁频谱如今已成为其在战火中有效运作的必备条件。”
与西方不同,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在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并未放弃电磁战领域的发展,反而研发并持续完善着全球最先进的一批电磁战能力。如今,俄罗斯及其盟国领土上分布着超过 400 个雷达站点(简氏防务周刊,2025 年数据),至少拥有 14 支军用电磁战部队。其装备包括 “克拉苏哈 - 4”(Krasukha-4)、“莫斯科 - 1”(Moscow-1)等机动战术电磁战系统;“摩尔曼斯克 - BN”(Murmansk-BN)这类射程 300 公里的地基干扰机(理论上可限制战区大部分高频无线电通信);“季夫诺莫里耶”(Divnomorye)等机载雷达干扰机;以及搭载于直升机的 “米 - 8MTPR-1”(Mi-8MTPR-1)等防空导弹雷达干扰机。电磁战已深度融入俄罗斯的军事编制与作战理念。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惯用战略是:先通过电磁战锁定并孤立乌克兰阵地,再以炮火优势发起猛攻。俄罗斯还利用电磁战削弱乌克兰通信能力、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雷达,或破坏乌克兰无人机的子系统 —— 甚至直接使其完全失效。尤其自 2022 年以来,乌克兰已摸索出抵御俄罗斯电磁战的方法,并开始主动运用电磁战系统发起攻势 —— 双方为争夺战术优势窗口,展开了快速迭代的创新竞赛。
俄罗斯庞大且成熟的电磁战装备体系,与北约的电磁战能力形成鲜明对比。根据《北约综合防空反导政策》,联盟有权在和平时期开展电磁战行动,但此类行动需遵守国际法并获得政治批准。实际操作中,这使得北约的电磁战活动局限于演习、模拟和测试,部队几乎没有实战经验。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在真实战场上测试各类战术与技术,不断优化自身能力,并明确进一步投资的重点创新方向。
北约对美国的依赖加剧了这一问题。美国为北约提供关键电磁战能力,包括通过空基和天基资产收集电子情报(ELINT)、集中管理威胁数据库、实施对敌防空压制(SEAD)以及干扰作战等。随着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将禁毒战争和印太战区列为优先事项,这种依赖已成为战略软肋。北约对美国的依附向俄罗斯表明,欧洲北约国家在这一愈发关键的作战领域相对薄弱,这既削弱了威慑力,也增加了未来克里姆林宫试探欧洲防御体系、挑战其决心的风险。
已有迹象表明,部分北约成员国开始意识到这一能力差距。今年 4 月,北约与乌克兰联合成立了新的 “电磁战联盟”(EW Coalition),旨在规范 13 个现有签署国之间的装备、训练和作战理念交流。该联盟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北约在电磁战领域的知识缺口,帮助盟国更好地明确自身应采购的技术系统类型。但强大的电磁战能力建设需要时间,尤其是在操作这些装备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严重短缺的情况下。
北约必须证明,无论是否有美国的装备、专业知识和参与,都有能力在电磁频谱领域与俄罗斯抗衡。要实现这一目标,欧洲北约国家必须投资发展电磁战专业人才、装备和基础设施,以应对美国在该领域投入缩减或注意力转向其他战区的风险。
这意味着要在北约的规划和能力目标中提高电磁战的优先级,并以新设定的 “国防开支占 GDP 5%” 目标为基础加大投入;同时鼓励更多国家加入乌 - 北约电磁战联盟,并强制要求将电磁频谱作战维度系统融入北约及各国的演习和兵棋推演 —— 通过极限测试,迫使部队适应在通信、传感器或全球定位系统(GPS)受损的环境下开展行动;此外,还需强化欧洲电磁战组件的供应链,减少对外依赖。
无论欧洲北约国家选择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其反应必须迅速且明确。与俄罗斯直接冲突的威胁并未减弱,欧洲在电磁领域输不起。北约需要证明,在包括电磁频谱在内的所有作战领域,自己都已做好准备,有能力战而胜之。
关于本文作者
克拉拉・勒加尔加松(Clara Le Gargasson)是兰德欧洲公司(RAND Europe)初级分析师,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ck)是该公司国防与安全研究小组副主任。
声明:本文来自电波之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