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参展RSAC2025创出了自2013年以来的新低,但华人在网络安全领域日益活跃,不少国际展商的展台的工作人员中能看到比往年多的华人的面孔。
在数字威胁日益复杂的时代,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风向标再次指向旧金山。
“删除法案”将把发布未经同意的私密露骨影像的行为定为犯罪。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
本文将在梳理欧盟对金融行业供应链安全方面主要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
凝练出8个环节的40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的参考指引。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
本文将从大模型三要素(算法、算力、数据)和法律责任的角度,梳理 DeepSeek R1 等开源大模型的三种主要接入路径,并尝试划清它们背后隐含的合规边界。
阐述中方关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主张并提出意见建议。
MCP和业界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核心目标都是在数据使用过程中保护隐私,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
本文介绍了该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以及主要职责。
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通过运用数据来提升对社会治理、经济调节、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履职能力,这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数字驱动政府管理新模式。
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相当于常规世纪进程的科技跃进,这将带来治理体系失效、权力集中、伦理困境等九大核心挑战。
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路径》的咨询项目为背景,围绕数字化转型交流一些认识和思考。
从“App偷听”到“AI代劳”,技术不断进化,但隐私担忧从未消散。
本文通过零信任架构的成熟度模型,剖析其当前实施进展、核心挑战及长期发展方向,揭示零信任并非终点而是持续进化的安全实践。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管理技术架构的演变历程,从早期的概念萌芽到如今数据空间的兴起,揭示其背后的创新突破、需求驱动和技术变革。
有必要转换思路,赋予人工智能体有限法律人格,将其厘定为当事人的代理人。
在敏捷治理的引导下,应构建数据风险全生命周期防控体系,完善数据安全协同治理机制。推进技术融通型法治,以有效纾解“三阶段风险”,赋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 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