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究从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引进来”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数据安全法(草案)》对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影响。
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将对另外275款中国应用程序(APP)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存在任何损害印度国家安全及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
2020年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下在社交平台常见的IM广告引流场景下,业务风险IP情报如何帮助企业风控找到更多虚假账号。
从公开信息分析,本次安全事件与“认证鉴权、访问控制”相关。
本文通过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逻辑架构、测试评价技术,指出了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全生命周期的纵深防御体系是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核心所在...
跨境数据流的路线图将成为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的一个有益、协作、包容和安全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的特性往往是把“双刃剑”,在“新基建”的浪潮下很可能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筑起网络安全的“人防”工事,形成网络安全防线的闭环。
零信任,不是没有信任,而是基于数字身份更安全地访问需要被防护的数字资源。
安全圈已经被“以攻促防”思维主导太久了,要转变观念变外挂安全为内生,就得看看华为倡导的扎实的安全工程思想。
作者指出,政府必须采取更大,更大胆的举措,以加快新军事能力和作战概念的开发和采用,以维护美国军方的优势并巩固美国遏制大国冲突的能力。
隐私计算技术有可能成为解决大数据产业发展中数据流通不畅问题的关键。
该手册定义了数字贸易的概念框架,提出数字贸易是由“以数字方式订购”和“以数字方式交付”两大模式组成,并强调了这两个概念下数字中介平台(DIP)的重要性。
指南总结了美国采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和弹性恢复的方法,分享了过去15年美国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以推动提高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和弹性恢复能力。
本文共分4部分内容:可信计算3.0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思路、重塑网络安全观、理解可信体系架构、在实际环境中应用可信3.0技术。
在网络安全领域应用二八法则,将安全控制协调融入业务和IT,用20%的投入换来80%的回报。
动态防御技术已成为网络安全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技术制高点,包括美国的移动目标防御(MTD)和我国的网络空间拟态防御(CMD)等。
为了响应组织号召,撰写此文作为信安行业的入坑指南,希望能对刚入圈的同学有所帮助。
本报告分享了NIST目前对于量子计算和后量子密码状况的理解,描述了NIST迈向这一领域的初步计划。本报告同时意识到转移到新密码基础设施是一项挑战,因此强调关注密码敏捷性...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