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工智能(AI)时代的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争议。
存在漏洞的主机不修复漏洞也不停止运行,到底为何?
深入探讨欧盟在人工智能治理立法方面的概况、原则与机制、特点与缺陷,以及未来的立法趋势,可以揭示欧盟如何在保障个人权利、促进数据安全和推动技术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
众多安全厂商和初创公司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成果,利用生成式AI来管理风险、检测并对抗网络犯罪,保障企业安全。
未经身份验证的攻击者可以窃取电子邮件、联系人和密码等敏感信息。
技术持续优化,增强数字体验。
“认知生物技术”、“数字生物安全”和大规模获取“神经数据”等概念的提出,预示着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神经生物学干预时代即将到来。
本文总结了该实验为军方与产业界合作带来的三大启示。
占所有Windows设备不到1%,但造成巨大影响。
共包含5部分,包括总体框架、基础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业务安全。
来自全国500+网络安全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擘画网络空间安全高质量发展蓝图。
对于无人机带来的窃密威胁,我们应当未雨绸缪,积极研究防范对策措施,实现无人机管理“看得见、判得准、控得住”的目标,确保国家秘密不受威胁。
美国家安全局推出优化网络防御测试的新型AI工具。
代表 11 个国家的 30 名分析员齐聚芬兰,在六个月前制定的收集计划指导下收集 OSINT。
某朝鲜黑客却通过并不复杂的社会工程、深度伪造技术和笔记本电脑农场顺利通过了该公司的招聘程序,打入该公司内部并险些酿成大祸。
强化工控安全漏洞管理,提升工业领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已成为各国竞相关注的重要议题。
此次微软蓝屏事件也促使业界深思,需要加快信创步伐,从基础操作系统到顶层应用,构筑完全自主可控的能力。
关键供应商Synnovis遭勒索软件攻击,导致英国伦敦器官移植和血液供应受到干扰。
世界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发出号召。
电力行业数字化改革正当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