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符合工业互联网场景需求,能够从保障数据安全、实现可信共享协作、支撑监管审计、促进安全事件联动响应、提升攻击恢复能力以及安全可靠等多方面助力工业互联网安...
借鉴美国现有的网络攻击应对体系,对构建完善我国现有的网络攻击应对机制,提升国家安全防御水平,获得国际范围的认可和支持都具有参考意义。
可信计算是构建积极防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技术,能在多方面赋能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
欧盟5G网络安全指引并没有完全排除华为,而是表示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应基于安全性并根据客观标准进行,说明欧盟采取的是一种务实的态度。
我国边疆地区异质性和地缘性的特点给其治理带来独特的风险挑战,边疆地区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独特的中国治理情景。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何种原则?网络安全工作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如何使用户理解并配合学校的网络安全工作?
自去年以来美国防部取得了诸多进展,包括确定了网络作战力量,发起了第一个全国防部行动计划,以在作战系统级别上实现网络设备的100%可见性等。
报告对2019年度国内外网络安全立法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2020年及后续短期内的网络安全政策、立法态势做出预判。
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刘华在发言中指出,中方对有关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大规模电子监控和个人数据搜集行为,以及侵犯国家主权和人权特别是隐私权的行径表示严重关...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近期发布题为《网络空间与地缘政治:评估处于十字路口的全球网络安全规范流程》,对当前国际网络安全规范的乱象进行了讨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全球网络内容治理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来看,网络空间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国政府网络治理面临着新形势。
报告预计,各国今年隐私监管和执法力度将有所加强,因此,他们在这方面的人员也将相应增加。
由于已经提出或实施了80多种用于验证设备身份的方案,因此迫切需要最佳实践和参考体系结构。
针对APT活动的年度总结,再次揭示中国是全球APT攻击的主要受害国。
在世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可信的数字身份成为经济与政治、企业与国家的共同目标。WEF的《无密码认证——安全数字化转型的下一个突破》报告便是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这一问...
近期,在全国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工作过程中,排查上报涉疫人员的个人信息有效地帮助了卫生监督机构及时掌握情况,避免疫情进一步升级扩散。
本文基于加密技术的随机性、网络上下文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和设计了网络加密流量检测体系框架、方法和关键技术。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新的关键阶段,基于长期学习研究,作者初步梳理概括了以下十条建议。
IAM安全技术专家应关注无口令认证、价值驱动的IGA(身份治理和管理)、增强的消费者隐私要求、混合/多云环境的趋势。
这次我们把零信任架构真实的用到了大规模远程办公支持中,本文即是对这一次实战的总结,希望对评估零信任架构的人有所帮助。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