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云服务商角度探讨如何搭建“信任中心”,规划云服务商的透明可信安全建设之路。
腾讯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OPPO软件商店、华为应用市场和vivo应用商店被要求全面整改。
随着网络和服务模式的逐渐成熟,如何更加安全有效的获取信息、数据和服务,并避免“不可靠”的其他因素干扰破坏,安全就会被提上设计者的日程。
西湖法院认为,魔蝎科技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三千万元。
“人脸识别第一案”二审增判删除指纹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应当更加谨慎处理和严格保护。
AndroSpy于2020年8月被开源于github上,其首款在野攻击时间为2020年11月。开源后的数月,已发现其被数个攻击团伙用于攻击,我们预测该RAT未来会被更多的攻击者采用。
本文介绍了核心云、无线接入云、边缘云3种模式的架构及特点,分析了3种模式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可能的安全风险缓解措施,最后梳理了云安全相关标准。
本文从企业风控合规的实操角度观察《个人信息保护法 (草案) 》可能对实务工作发生影响的23个重要条款。
日本能否成为“第六只眼”?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联邦学习是目前处于互联网风口的前沿技术,将深刻影响大数据及反欺诈行业的生态及运作模式。
美国智库发表防止攻击性网络能力扩散研究报告,重新诠释了网络能力扩散的描述,以更符合整个网络行动的生命周期,并提出了攻击性网络能力的五个支柱。
中国应当在尊重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双多边数据保护合作,切实促进基于“一带一路”的数据跨境流动,充分释放国际合作发展的潜力。
对分散在钢铁行业物理隔离的各生产流程中的工业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物理单向上传至生产调度系统,对工业生产网络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建设的同时,满足企业生产调度系统对生...
2020年对安全行业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网络犯罪分子越来越多地将特定类别的用户和企业作为攻击目标,尤其是像可能从中获取巨大收益的金融相关产业。
一直以来,工商银行都注重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创新引领作用,并将数据作为基础和战略性资源,积极探索数据在反欺诈风险领域的应用。
本文在介绍新兴趋势的同时,将对现有的攻击侦察技术和对策进行“横向”评述,包括流行侦察方法的分类和演变,可能适用的对策,以及未来的方向。
研究员近期捕获了一例响尾蛇组织攻击样本,该样本伪装为巴基斯坦-菲律宾相关合同协议,诱导受害者执行,窃取敏感信息。
最具破坏力的安全威胁不是外部攻击或恶意软件,而是源自可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的内部员工。
如何识别真正的“穷人”,以及如何提供最高效的“靶向扶助”?
笔者以澳大利亚权威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为研究对象,介绍了ASPI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智库的发展提供借鉴。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