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美军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梳理了体系架构的演进思路,总结了相关方法思路和经验教训并给出了启示。
闭幕式期间, 2218人的值守团队坚守一线,严密监测,共监测网络攻击上百万次并有效应对。
远期规划是建设自动化威胁检测与响应平台。
美国情报部门近日披露俄罗斯国家黑客已经网络入侵美国国防承包商长达一年,获取敏感信息并深入了解美国的国防和情报计划及能力。
在地缘政治事件、新漏洞、技术变化以及越来越大胆的网络犯罪分子和黑客活动家的引导下,网络安全格局继续演化。
分析和探讨如何应对网络安全和进行反间谍的问题,了解美国在应对问题上有哪些实践经验等,对我国在反间谍问题上的应对具有启示性意义。
本文将根据目前已经监控的攻击情况结合公开的情报对本次冲突下的网络攻击分析梳理和分析,同时进一步对近日出现的新型数据擦除恶意软件进行深入剖析。
本报告将审查它对互联网存在所需的IWN基础的影响,以及对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全球互联的、安全的和可信的资源茁壮成长所需要素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以智能身份与访问管理技术作为智慧城市安全底座的核心组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的可信数字身份服务。
通过该战略体系,能够有效协调美国情报界内部数据与人工智能资源,吸引商业界和学术界在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合作。
本模型提供的指南旨在仅解决与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资产及其运营环境相关的网络安全实践的实施和管理问题。
本文将详细阐述数据要素行业正在到来的“密态时代”的特性、技术挑战和技术方向。
该事件值得乌克兰之外的关键基础设施引以为鉴。
美军明确将数据定位为战略资产,加强数据融合共享,加强应用导向的数据安全保护建设。
从8个维度梳理了6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得内在逻辑关系,对数据安全政策的新特点、新趋势进行了深度分析。
由于涉及面广、牵涉主体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修订的全过程都备受关注,也出现对于《办法》修订的理解偏差,这是对于《办法》立法初衷与整体取意认识不到位所造成...
立陶宛和波兰发布警告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可能引发东欧的网络攻击和断电。
舆论导向试图将攻击事件的操盘手引向俄罗斯,但乌政府和网络安全研究者称尚无实证表明攻击者就是俄方。事件归因仍然很困难。
战略认为未来作战依靠的将是“灵活性”,软件能力将是美国国防部投入的重点。
对于美国情报界而言,发展能够直接应用于情报工作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改进情报识别、情报搜集、数据处理、情报分析、情报共享与协作的重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