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8个非洲国家准备进行大选。与此同时,针对非洲的网络虚假信息攻击激增。遏制威胁的关键是加强网络安全工作。
克里米亚危机后,传统军事威胁回归欧陆,德国综合安全观“防御性”与“韧性”融合并重。
本文从维护美国安全利益的视角,还原和讨论了Dual_EC_DRBG事件的情况、NIST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在Dual_EC_DRBG出现问题的情况下,NIST得以维持其作为加密解决方案的国际供...
美政府“似乎要回避开放式创新模式,而这种模式曾使美国公司在几乎所有计算和数字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该事件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球舆论、互联网基础技术资源治理以及数字立法三个方面。
在“斯诺登事件”十周年之际,对十年来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体系和格局演进情况进行回顾、梳理与总结,可谓正当其时。
本文从国家整体、特定群体、核心个体三个维度,总结探究美通过认知战塑造认知霸权、制造认知偏差、聚焦认知优势过程中的典型手段,清醒认识美认知战的招法套路,为稳健应对...
美国学者建议从综合维度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攻防的影响。
以促进欧盟和美国在研究和投资活动方面的潜在合作。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政策和相关建设难以摆脱美国歧视性网络空间规则体系与全球网络空间利益间的根本矛盾,进展并不顺利,一些弊端已经显露。
英国智库总结俄乌网络战七点经验教训并提出五项政策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版本的“清洁网络计划”。
谷歌声称此举是为了帮助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更轻松地发现软件漏洞。他们利用大语言模型编写了特定项目的代码,以提高模糊测试覆盖率并发现更多漏洞。
Gina Raimondo的论调凸显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科技战的范围之广,其中两个突出的例子就是电动汽车和芯片。
西方学者建议利用4个政策框架助推对乌克兰的民间网络援助。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信息战中发挥复杂微妙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你在推特上搜索巴以冲突的最新消息,会被旧视频、假照片和视频游戏画面包围,这一情况前所未有。从社交媒体了解世界,到社交媒体污染世界,十年以来发生...
俄罗斯战时网络行动态势的三种因果解释和三种演变趋势。
该实施计划共计69个举措,为18家负责实施变革的联邦机构明确分配责任,并制订了近期期限;举措包括增加网络安全预算、建立全球SBOM数据库、更新国家网络事件响应计划等。
主题涉及互联网碎片化的定义、概念、治理方式与未来发展。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