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参议院通过数据保护法案,要求将个人数据的控制权返还给纽约民众,并要求企业将客户的隐私权置于利润之上。
过去五年,中科院计算所的方金云团队一直致力于与地方纪委合作打造大数据反腐系统,从碎片化的电子政务大数据中发现疑似腐败问题线索。
网络保险真的足以限制勒索软件攻击受害者所受到的影响吗?如果不能,有远见的公司企业该怎样确保遭到攻击之后能享有经济保障呢?
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期望与美国商业地理空间情报社群加强合作,并从后者处得到能解决其当前处理海量数据时所面临“困难问题”的能力。
为加强网络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运营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针对数据所有权争论,德国马普创新与竞争研究所2017年发布了一份问答,简要梳理了数据产权界定争议中的十个重要问题,反对引入“数据所有权”。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普及,政务云以其灵活部署、弹性扩展、低成本、高资源利用率等优势在各级政府部门日益受到推崇,成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本届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发布了多项与隐私保护相关的新功能,其中“Sign in with Apple”允许用户使用随机生成的邮件地址注册登录第三方应用。
在年度国防政策法案草案中,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指示总审计长评估国防部的电子战和电磁频谱作战战略以及实施工作。
美国众议院武装军事委员会对国防部网络企业采购网络工具的能力提出了关注。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家、主管机构及行业内发布的关于互联网+、电子招标采购行业发展的若干重要文件,提取文件中相关网络安全要求进行分析归纳。
房地产和产权保险巨头First American在其网站上暴露了8.85亿份敏感客户财务记录,这些记录可以追溯到2003年,而且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访问。
以指纹、人脸、虹膜、静脉、体态、步态等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安全性、防伪程度、便捷性等方面凸显出绝对的优势。
DARPA启动了终生学习机器项目,其在网站上表示“我们不是在寻求逐步的改善,而是希望找到突破性的机器学习方法。”
俄罗斯学者起草的作为俄罗斯第一部机器人法草案的格里申法案,提出了机器人在不同法律关系中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定位,包括财产定位、准主题定位、法人定位。
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发布《工业4.0——网络安全挑战和建议》报告,旨在加强欧盟工业4.0网络安全,为日后工业4.0的发展建立基础。
利用电话等信息手段推销保险是一种常见的经营行为,但拿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就会“洗白”罪责吗?
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与欧盟数据保护规则如何相互适用的新指南,旨在阐明在处理个人和非个人数据时适用的规则。
本文介绍了8个主流无密码身份验证方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约60%的小企业在遭遇网络攻击之后破产。为什么网络攻击对公司企业的破坏性如此之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