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智能移动终端信息安全功能的发展历史,总结平台结构的主要特征,论述了智能移动终端信息安全风险现状及对策,展望未来信息安全风险的研究方向。
如此热度之下,可能需要一些“冷思考”,有利于零信任这项技术的科学发展,使其从喧嚣回归理性,进而有效发挥零信任的作用。
ProofPoint总结了过去一年观察到的一些“最为奇怪的”诱饵和社会工程策略,以进一步加强公众都社会工程手段的认知,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遭遇这种威胁的可能性。
文章重点不在于阐明或立论“正道”和“正解”,而是尽量提出问题,引发对零信任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对法案的制定背景和监管趋势、对其引以为傲的安全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从中国法视角看待这些问题等进行了研究,以期有关各界思考。
根据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重点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问题作出了细化规定。
下文将围绕着此次发布的六个合规要点、涉及告知与披露要求、数据出境监管以及数据使用合法性要求进行简述。
攻击面管理(Attack Surface Management)的概念已经出现三年以上,但是在过去的2021年,整个安全行业突然迅速接纳了它。一方面,这表示行业对实战型攻防技术的认知有了快...
“低版本”成为了引发安全问题和个人信息泄露隐患的关键。
Bugcrowd报告称,2021年前三季度,联邦部门有效漏洞提交数量增加1000%。
攻击者拦截从远程遥控钥匙发送到汽车的射频信号,操纵这些信号,并在以后重新发送这些信号以随意解锁汽车。
前美国政府网络安全高官撰文揭露。
基于“密码学”视角,对美国和欧盟两用物项不同制度实践模式和各国所采用的不同解释,对两用物项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
好的漏洞情报需要回应用户痛点,解决或缓解用户的焦虑。
通过对2021年开展的企业数据安全治理能力评估现状进行整理,总结企业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工具等方面的现状与趋势,提供能力提升思路。
本文简要罗列了各国在互联网上开设的一些针对俄乌冲突进行辟谣的网站,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支持。
本文从管理架构的视角,研判提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六化”发展趋势,探讨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政府的演进路径。
本文从数据安全交换的角度,提出了几个方案,以实现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流通的价值,减少数据孤岛的出现。
俄罗斯人开发的平台并不比几个月前更不安全,但它们越来越多地被置于放大镜下检查是否存在漏洞。
奇安信安全威胁分析团队针对近期涉及两国的网络冲突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俄乌网络战所呈现的几大特征,并分享这场数字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