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你发现了盲点。”
基于XDR构建统一安全运营中心,整合已有的安全产品/安全能力、SIEM/SOC、威胁情报、遥测数据等分散元素,缩短从检测到响应的时间,成为最可行的方向,被视为安全的未来。
MEC与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战略相辅相成,是维护美国微电子霸主地位与领域安全的关键举措,计划总资金约20亿美元。
本文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安全这一主题,为企业等制定和实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措施提供参考。
让我们从2024年及以后的“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和可能出现的“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开始,我在Midjourney v6的帮助下生成了一些人工智能图形为本文增加...
航空爱好者切莫变为“窃密志愿者”。
如何做得更好?
让我们一同回顾2023年全球网络攻击事件,汲取教训,及早制订和部署有针对性的深度防御策略。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以视频为输入数据源的人员身份识别技术,同时给出了一些对应的应用场景,并在最后对基于视频的人员识别技术存在问题进行回溯及未来应用进行展望。
首先我下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自我迭代、自我完善的系统,这是于目前安全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最大的区别。
这个是我个人从2021年开始持续维护和更新的一个PPT,内容都是一家之言,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来讨论,历次更新都在各种场合分享过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原则,分析其优劣,以期为数据共享和个人数据权益的保护之间找到一个更加均衡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就兰德《美空军部利用商业空间服务的机会与风险》的商业卫星通信章节进行了编译与总结分析,讨论了美军利用商业卫星通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Endor Labs 为应用安全提出了一套新的叙事和愿景。
基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设计了一套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对政务云系统安全态势的监测预警、检测和防护,保障云上信息系统运行安全。
国内目前隐私计算的生态处于产业链各方正在寻求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协同的阶段。
本文以数据权益保护的现状及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对数据进行分类保护和分层规制的思路,以期为类案处理提供有益借鉴。
韩国著名军事专家柳甬元(Yongwon Yoo)发表文章《以色列和哈马斯战争:心理战比地面战更激烈,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决定胜败》。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研究员监测到大量来自南亚地区的APT组织针对我国科研院所开展定向窃密攻击,其中航空航天领域成为其攻击核心,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相继受到攻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