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简单介绍基于图的入侵检测系统,抛砖引玉,期望能有更多优秀人才参与挖掘图与安全的结合应用。
法院认为,被告收集用户画像信息的行为并非“履行合同所必需”,亦未征得用户有效同意,构成侵权。
记录网络安全的2022年。
本文将对金融数据治理的实践与思考,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攻击面管理为什么这么火?是老酒换新瓶还是新利器横空出世?其产生的背景及演变历史、核心价值与能力要求是什么?与现有安全技术的关系是怎样?未来去向何方?
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智慧城市建设。
使所有端点都具有弹性对于防御策略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安全、安全感和安全化构成了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向度,以此为基础,国家安全治理的理论体系可基于“情境—意识—行动”的分析框架予以建构。
本文立足信息通信行业,围绕反诈法中涉及的电信治理、互联网治理、技术反制等方面的措施条款,对信息通信行业源头治理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人们往往认为“合法、正当和必要”是最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原则,但实际上个人信息“目的限制”原则才是个人信息处理中的“帝王原则”。
利用“黑客”技术窃取公民信息,通过境外论坛发帖出售获利!冰城公安破获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
为便于个人信息处理者做好认证准备工作并顺利通过认证,现将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实施要点简介如下。
针对复杂场景下人脸识别性能欠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质量类中心学习方法,通过改善类中心质量实现人脸识别模型性能的提升。
本文系统阐述了美海军“对位压制工程”的核心思想:通过多轮网络集成实验,构建一张“网络之网络”,采用“通信即服务”架构,打通当前网络系统间的壁垒,加速杀伤链闭合。
网络安全创新的重点不是“技术上的新颖,而是价值创造”。
论文首次对DKIM协议进行了大规模的部署情况测量与深入的安全性分析,系统性地阐述了DKIM密钥管理和签名实现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御建议。论文发表于网络安...
通过深度伪造生成的虚假信息高度逼真,具有真假难辨、混淆视听之功能。该技术一经产生便被用作国际政治攻心之利器、数字外交之重要工具。
从政、产、学、研多个角度,围绕中国网络法治十年回顾这一主题开展交流,总结中国网络法治过去十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并为中国网络法治化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本文结合风险点,从应用管理、数据安全保护、个人行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移动用户位置信息安全保护策略。
捕获的恶意样本借鉴了 Mirai 和 Gafgyt 家族的恶意代码,支持多种自己命名的 DDoS 攻击方式,可以通过 Telnet 服务弱口令暴破传播,同时还集成了与 Omni 家族相似的多个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