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搭建假冒政府网站,提供假冒安全生产证书查验,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或为上述行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
报告从科研论文、专利、书籍、行业应用、学者地图与画像、技术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全景展示和分析了联邦学习技术自从 2016 年被提出以来至 2020 年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了该...
下文梳理全球主要国家在 2021 年上半年发布的政策法规,从国家战略、新兴技术、数字治理、供应链安全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角度,展示全球网络安全发展态势。
好像什么都在变,还好我们没变。
零信任不是产品、不是系统,就是个策略、是个方法,且仅仅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
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
揭露“中国黑客威胁论”背后的美方意图。
研究欧盟《草案》的相关规定,有助于把握欧盟对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的规制态度,对我国下一步人脸识别等相关立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本文简单回顾下有哪些远程控制木马和软件,然后详细分析黑客所使用的网络隐蔽通信技巧,再说说其他需要注意的,最后聊聊缓解和检测措施。
黑客入侵脆弱的太空设备可能会在几秒钟内使大众生活水平生生倒退几十年。
本文从边缘云计算的概念提出,相关产业联盟、社区和标准组织的形成出发,重点围绕边缘云计算环境下的认证、容器安全隔离、可信硬件支持等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未来...
本文将结合笔者混迹网络安全圈多年的经验,基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提出一些思考。
本文将和大家分享验证码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持续升级的开发设计技术与破解技术,以及极验在验证码设计部署上的实践案例。
作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本文试图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条款进行实务层面的解读,以供讨论。
网络攻防对抗不断演化升级,人工智能因其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为自动化网络攻防提供助力,已成为网络攻防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数据治理框架,指导组织在相关的规则框架内做出更好的基于数据的业务决策,并密切关注数据安全性、隐私性和可访问性。
如何在网络安全和网络测量研究中兼顾道德伦理?本文将从一个博士生的角度,结合自身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威胁不断升级,安全问题频发,面对用户对手机APP安全性的更高要求,和更严格的安全性监管,需要构建高效完备的安全评估能力,以期全面提升自动化安全检...
洗钱团伙与数据黑产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手段隐匿真实交易目的和场景,加之交易变造、虚假商户交易、跑分等违规行为层出不穷,使网络赌博资金洗钱的监测和分析面临诸多困难。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际典型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模式,分析目前我国监管策略存在的挑战,进而从立法、治理及个人救济几方面提出实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平衡的建议...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