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框架是抗恶意代码攻击的综合安全防护框架,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机配合,建立了抵抗恶意攻击的层层防线,并且在系统遭到破坏时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恢复,不仅能防范已知恶意代码...
本文通过分析DARPA近年来推出的网络安全相关项目及2020财年网络安全项目预算方案,总结出其在网络安全研发上的三点趋势,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网络安全研究;网络攻击取证归因...
攻击者试图操纵氯含量,同时向操作员发出氯含量正常的信号。至少从理论上讲,这种攻击模式已经达到震网的水平。
人工智能成熟度指标使数据和分析领导者能够用适当的技能和措施激励企业领导者,从而提供效率和创新能力。
卫星互联网成新热点,安全问题将重新定义网络战。
本文试图将生物领域的流行疾病与网络空间的恶意攻击作一类比,以揭示我们在网络空间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
近日卡巴斯基收集了网上的公开资料,对主流视频会议应用进行了“云点评”。
恶意软件操控电源发出的声音,是可以泄露主机数据的特殊声音。这种特殊的“噪音”,一旦被声波接收设备捕获,稍加提取处理,就能复原成原始信息,也就是目标电脑设备上的高敏...
美国签署行政令,建立美国电信服务业外国参与评估委员会;公安部、中央网信办牵头建立跨部委打击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违法犯罪长效机制;十二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
一家主营成人直播服务的公司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用户敏感数据,包含用户姓名、性取向、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电子邮件信息、IP 地址和密码哈希等,总计多达 108.8 亿条...
尽管“聚合”数据似乎是一种创建数据安全输出的简单方法,但它充满了危险和陷阱。就像我们行业中其他事情一样,数据聚合是否安全的答案是“视情况而定”。
两例近期国外重大个人数据泄露事件。
在“伊斯兰国(ISIS)”兴起并诉诸网络空间进而传递讯息、招募人马,进行宣传战甚至煽动“孤狼”攻击,美国遂着手准备从网络空间层面给予“伊斯兰国(ISIS)”网络战打击。
报告分析了深度造假在网络犯罪、鼓吹活动和虚假消息、军事欺骗和国际危机、削弱制度信任等四个领域的危害影响,并提出研发和部署深度造假检测技术、改变在线行为、创建和实...
北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建设实践,从顶层设计、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学科平台建设、师资队伍打造、培养机制创新、教学改革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
本文对白盒加密技术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包括典型的构造策略、技术方案及其对应的应用案例,最后分析了白盒加密技术在功能性与安全性上的优缺点,并就物联网等具体应用场...
北约助理秘书长安东尼奥·米西罗利解析新兴技术对威慑、国防和安全的影响。
ContractGuard 是首次提出面向以太坊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入侵检测系统,它能检测智能合约的潜在攻击行为,其主要依赖检测潜在攻击可能引发的异常控制流来实现。
由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给信息主体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为社会公众带来了个人信息是否安全的担心。
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GRU在2015年春季针对德国联邦议院发起网络攻击,近日德国联邦检察官发布了对参与活动的一名黑客的逮捕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