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以国外知名IAM(身份访问与管理)厂商PlainID公司的视角,思考了IAM架构现代化的问题。
持续对制度本身予以客观评估,识别问题并总结经验,才能让其日臻完善。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今年2月发布了《欧洲对技术主权的追求:机遇与陷阱》的文章,对欧洲提出的技术主权概念做了全面的分析。
本篇文章中,我们就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的隐私权与个人信息部分,与GDPR中的异同点进行讨论。
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发布新版《GDPR框架下“同意”指南》;美国白宫宣布延长国家紧急状态保障信息通信技术和供应链安全;《民法典》正式通过…
2019年记录在案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同比下降了8%,具体包含以下三种主要类型的事件攻击:网络钓鱼攻击、网站或Web应用程序攻击以及设备丢失导致的安全事件...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一旦停滞,车辆调度、故障报警、安全运维等各个环节都无法正常进行,后果将不可想象。
本文基于2019年第四季度Forrester Wave™报告,对零信任评估中所涉及的7个主要技术维度的评估数据做一个简单分析。
GCHQ正在数十个中小学推广一项计划,在该计划中,他们将教育孩子们如何对“大型学校或大学”发起“网络攻击”,如何破解密码和“易受攻击的机器”以及如何监视其他儿童的wifi流量...
研究发现,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攻击时,高级攻击者可能会使用三类网络攻击入口点、六种主要技术。
美国防反情报与安全局发布2019年度《瞄准美国技术:外国针对涉密工业情况报告》,总结了享有安全权限的美国工业部门企业面临的外国情报机构威胁情况。
威胁情报如何定位、如何规划评估、如何选型?本文将展开探讨。
我国在网络政策上主张“谁接入,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网络运营者在提供网络服务和产品的过程中获取了经济收益,那么就应当负有相应的防止危害发生的安全保护义务。
研究发现,零日漏洞的利用数量显著增加,大多数野外漏洞利用都发生在补丁发布之前或补丁可用后的几天内,对此,研究人员建议使用漏洞风险评级方法,对最危险的漏洞进行优先...
近日,奇安信病毒响应中心在日常黑产挖掘过程中发现一个基于脚本的木马架构,该脚本木马最早出现于2018年或更早,至今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在日常样本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
用户的“合理期望”是处于隐身模式时,他们的通信不会被拦截或收集,而谷歌的做法涉嫌“故意欺骗消费者”,让用户误以为拥有对隐私的控制权,还鼓励他们如果想维护隐私,就要选...
美政府问责局称国防部未遵守政府IPv6部署基本要求,尤其是未能创建IP设备清单、未能做出成本估算以及未能提出风险分析,从而面临成本超支、进程延迟和补丁管理复杂等风险。
随着相关国家和地区网络政策的调整和网络军事力量的加速建设,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已经成为新的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四个...
本文将基于5G网络架构逐层分析5G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梳理分析,并从加强5G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分类保障机制、完善5G安全标准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对策与建议...
美国网络安全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发展期”,中国网络安全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期”阶段,并在迅速逼近“快速成长期”阶段。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