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单回顾下有哪些远程控制木马和软件,然后详细分析黑客所使用的网络隐蔽通信技巧,再说说其他需要注意的,最后聊聊缓解和检测措施。
本文主要从实用的角度,给大家讲解一下DataVisor的风控架构,以及在风控架构中如何使用OpenResty。
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搭建假冒政府网站,提供假冒安全生产证书查验,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或为上述行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
信息安全领域的合作仍将是保障上合组织未来行稳致远发展的重要领域。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当下,车联网数据安全风险突出、安全威胁严重,安全形势亟待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急需提升。
7月28日,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召开重点互联网企业贯彻落实数据安全法座谈会。
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
文件要求强化安全保障能力,构筑IPv6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新兴领域安全保障能力。构建IPv6安全监测体系,提高IPv6安全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IPv6环境下...
随着业务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快速推进,安全运营中心这个实体机构作为“安全能力集线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研究欧盟《草案》的相关规定,有助于把握欧盟对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的规制态度,对我国下一步人脸识别等相关立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际典型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模式,分析目前我国监管策略存在的挑战,进而从立法、治理及个人救济几方面提出实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平衡的建议...
基于对实战经历的复盘,本文将从Chromium架构及安全机制概况入手,剖析Chromium组件在多场景下给企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一探收敛方案。
基于内部信息化和业务系统实现“情报内生”,构建内生安全能力,成为实现和提升高级威胁检测的必要条件。
未来隐私论坛FPF发布了一份名为《欧盟数据保护机构监管战略2021-2022》的报告,详细叙述了欧洲数据保护机构在2021-2022年的监管策略。
令牌云通过NFC 、TEE和密码学等技术,来保障身份认证的权威可靠和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
本文通过两起流量钓鱼案例,对攻击手法、溯源过程进行分析。
新加坡政府的漏洞奖励计划运营卓有成效,通过漏洞奖励与披露计划提交的1000多份与政府系统相关的漏洞报告当中,有496份被确定真实有效。
给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把未被满足的、潜在的需求转化为机会,并且创造出新的用户满意的东西才叫创新。
所谓技术中立,其实是个伪命题,关键在于以什么为参照系。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不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优缺点,以及评估不同场景下访问控制强度的真实需求,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中寻找平衡点,并针对金融业在不同场景下合理使用生物特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