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承办的“2025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 专业总师 荣冲、航天时代低空科技公司总师办总工程师 荣欣,共同发布了《低空数字底座技术研究报告》。
当前,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爆发。国家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明确列为新增长引擎,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全国布局,各省市加速出台专项政策。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突破6702.5亿元,2025年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增至3.5万亿元,其中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场景增速超30%。
低空数字底座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技术基石,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数智化交互枢纽”。技术上,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数字孪生引擎、智能决策终端等,实现空域动态调度、飞行安全监管与场景化服务集成。在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下,低空数字底座不仅破解空域管理、数据安全等瓶颈,更为万亿级市场提供标准化、可扩展的技术框架,是低空经济从试点迈向全域智能的关键引擎。
基于此,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低空智联云研究团队于2024年2月份启动低空数字底座技术研究。期间持续走访美团、顺丰、中国铁塔、三大运营商等20余家头部企业。举办《低空智联云技术研讨沙龙》,邀请运营商、云厂商、低空行业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低空智联云相关技术趋势进行深入研讨,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如今,为系统性梳理低空数字底座行业定位、功能特点、应用成效、技术架构等内容,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依托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完成编写《低空数字底座技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前后历时3个月,历经多次线上研讨会及线下走访调研,完成对低空数字底座的深入研究,分析当前产业现状、发展趋势、技术优势、应用场景,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市场高质量发展。
报告亮点
低空数字底座服务架构
报告系统化构建了低空数字底座的三层技术体系,其核心是以“云-边-端”协同架构打通低空数据价值链。在服务体系层面,数字底座作为连接飞行器、空域单元与应用场景的“智能中枢”,向上支撑监管平台、飞行服务等顶层应用,向下通过通信感知网络整合导航设备、气象仪器、起降场设施等硬件,实现多源数据汇聚融合。功能架构进一步细化为三大支柱:数据底座负责全域数据的接入、治理与可信流通;云边端协同底座突破异构设备协议壁垒,实现边缘智能部署与毫秒级任务响应;智能化底座则依托AI驱动空域仿真与决策优化。技术实现上,从底层的设备连接层、5G/WiFi/卫星安全传输层,到中台的数据存储治理层,再到顶层的标准化API服务层,形成闭环技术链条。
典型应用场景实践
低空数字底座正深度赋能三大高价值场景。在应急救援领域,通过机载5G基站、卫星回传与AI算法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救援网络。无人机中继设备可同步完成灾情侦察与通信覆盖,地面搜救机器人融合多源传感器定位生命体征,边缘计算终端实时处理数据并联动指挥中心,形成“灾情感知-通信重建-精准投送”闭环。
城市治理场景中,无人机集群结合三维数字底座重塑治理模式。道路巡检通过激光雷达与AI病害识别系统,使养护成本降低40%的同时提升通行安全系数。
公路巡检全周期应用尤为成熟。建设期依托无人机视频流实时检测施工人员安全装备缺失、机械违规操作等风险;管养期通过毫米级激光扫描与多光谱分析,自动识别桥梁裂缝、边坡位移及路面隐性损伤;应急事件响应中,系统可毫秒级解析事故现场态势,动态规划救援路径。
下载链接
声明:本文来自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