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美国空天优势播客推出“本土空天防御”系列第三期节目,邀请前北美防空司令部与北方司令部司令范赫克上将、前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哈里根上将、前美空军坎特韦尔准将等军事领域专家,围绕智能防空视域下的威胁演变、技术融合及“金穹”计划推进等议题展开研讨。航天防务对相关内容编译如下,供参考。

一、威胁环境
当前美国本土空天威胁已形成多域协同化的复杂态势,传统地理屏障失效,威胁谱系持续扩容。
威胁多域协同化。涵盖1-5类无人机系统(UAS)、低雷达截面远程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武器及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其中,俄罗斯“沙赫德”无人机具备精确打击能力,射程超2400千米,在俄乌冲突中被用作“战场实验室”持续优化;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可通过轨道机动实现无预警突防,需依托智能探测系统实时区分卫星与作战平台,威胁识别复杂度显著提升。
威胁源头多样化。“蜘蛛网行动”等案例显示,威胁除源自境外海空平台、陆基移动发射装置外,还可源自本土内部,境内小型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易规避现有防御体系,实施“内部渗透”。美国80%关键基础设施属非联邦管辖,面临无人机蜂群、网络攻击与物理打击的复合风险。
二、防空体系架构面临问题
美国本土防空体系以北美防空司令部与北方司令部为核心。北美防空司令部为美加双国籍司令部,划分为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加拿大三大区域,各区域通过设立空中作战中心(AOC)整合北方预警系统、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数据及美加空军资产,联合监视系统(JSS)为本土防空提供基础雷达数据支撑。
受冷战遗产影响与资源限制,美国本土防空体系效能存在局限。一是多源数据融合能力不足。2015年“旋翼机突降美国会大楼”事件印证,美国防部、情报机构、盟友及私营部门间存在数据存储分散、跨域数据共享不及时的问题。二是未形成杀伤链闭环。战术层面存在多系统操作复杂性,如中东地区执行时敏目标打击需同时运行14个应用系统,跨机构与盟友协同存在权限壁垒。三是调度与兵力协同局限。北美防空司令部战斗机数量较冷战时期大幅缩减,且面临多战区资源争夺压力,动态调度困难,危机响应时效性受限。
三、核心能力建设路径
一是构建分布式智能数据层。搭建跨领域、跨机构、跨盟国的分布式安全数据层,实现数据高效融合与按需调用。依托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威胁优先级自动排序与杀伤链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延迟,提升威胁识别时效。
二是建设分层防御能力。加快部署超视距雷达与可快速机动的机载预警平台,融合天基、空基、海基感知资源,构建“全域覆盖、多源印证”的多域感知体系,兼顾高端与低成本防御能力,针对威胁类型差异化适配防御手段,平衡防御效能与成本。部署低轨扩散型架构,实现对机动导弹发射车等动态威胁的早期跟踪,推进太空感知能力升级。
三是深化盟友协同机制。建立“全国家防御”机制,明确关键基础设施防御责任划分,推动私营部门部署电子战干扰器等自防装备。强化北约及北极盟友协同,建议将格陵兰纳入北方司令部责任区,依托挪威、芬兰、瑞典的高纬度作战经验,构建“分层域感知、联合防御”的北极防线;简化盟友信息共享流程,破除超分类壁垒,形成“前沿预警、本土防御”的延伸防御体系。
四是优化政策与采办环境。将本土空天防御纳入国家优先议程,明确核心防御目标与资源保障机制,避免持续决议对装备研发与部署的干扰。改革采办模式,创新工业界协作模式,推动主承包商、中小企业、学术界协同研发。
四、“金穹”计划推进策略
一是重视数据层与指挥控制架构。以数据层与指挥控制架构为本土空天防御的首要基础,而非直接部署天基拦截弹等高端装备;太空能力层面,采用“最小可行产品”思路,先整合现有导弹防御能力,确保系统间数据互通,再逐步迭代升级。
二是统一术语与认知。摒弃专业晦涩表述,倡导使用通俗表达方式向决策层阐释计划内涵,避免认知偏差。明确“金穹”计划并非单一的“天基反导系统”,而是“全域防空反导”综合架构,防止资源错配。
三是实施分阶段计划。近期(3~5年)利用“标准”系列导弹等现有装备构建初始能力;中期(5~10年)实现对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及先进巡航导弹的追踪覆盖;长期(10年以上)聚焦天基拦截弹、定向能武器等前沿技术研发,突破高端技术瓶颈。
四是避免过度工程化。以“数据共享”替代“系统互联”,通过地理分布式、多冗余安全数据层实现能力协同,传感器上传数据至该数据层,效应器从中获取数据,无需系统间直接连接。
五、未来发展目标
研讨中,专家建议在5年内,更新国防政策与法律体系,适配当前战略威胁环境;形成针对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及先进巡航导弹的初始防御能力;启动超视距雷达部署,推动关键基础设施具备无人机自防能力。10年内,建成全域覆盖的分层防御体系,全面部署超视距雷达;深化盟友防御协同,将北约及印太盟友纳入本土防御预警与响应体系;建立工业界长期协作机制。
(来源: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王雪晴)
声明:本文来自航天防务,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