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发现20款智能终端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 SPIP 的新型可解释深度学习入侵检测框架,旨在提升物联网网络中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可解释性与性能。
构建覆盖数据产生、传输、存储、使用、销毁全生命周期的视频隐私与安全防护体系,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前提。
支持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规范卫星物联网业务管理。
美国高校研发无人机飞行中防御黑客攻击技术。
一场本可止于技术层面的讨论。
双足四足都中招了。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 IoT-PRIDS 的轻量级非机器学习框架,用于物联网网络的入侵检测。
智能门铃在荷兰成为了最主要的用户投诉,智能门铃厂商需要在隐私设置、存储等方面做好设置,避免用户不采购。
Armis Labs披露了一系列存在于Copeland E2和E3控制器中的关键漏洞,被统称为Frostbyte10。这些控制器广泛部署于零售、冷链物流、制药及商用建筑领域,承担着制冷、暖通空调...
作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关键一环,如何确保设备身份的安全可信?
NIST 团队希望该标准不仅能立即投入使用,还能具备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需求。
欧洲安全厂商Modat发现,全球有超过120万个可在公网上暴露的医疗设备和系统,其中的患者敏感数据可被任意访问盗用;据悉美、南非、澳三国暴露医疗设备最多,中国亦受影响,...
报告系统分析了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驱动因素、行业需求变化及供应商格局演进。
清晰梳理无人机威胁模型和攻击场景,一方面能助力无人机研发者在设计阶段就融入安全防护机制,另一方面,也让无人机使用者(企业、军方、个人)清楚风险点,便于制定使用规范...
工作发现,有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别有用心之人借此窃取公民个人隐私甚至国家秘密。使用充电宝要有科学的防护方法,在方便使用的同时,要多一份安全防护意识。
政策驱动与AI赋能共振。
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设计或恶意植入的技术后门,可能成为失泄密的导火索。
无人机体积小、灵活性高、操作简便,在为物流配送、地理测绘等领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对抗无人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数字钻地弹摧毁无人机群背后的神经中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