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案》有利于欧盟协调内部行动和影响全球监管立法,但成员国在高风险人工智能监管执行权分配中的授权程度较低、法案制度设计未能弥合监管与创新的分歧、法案转化...
美军阴谋屡屡见报,表明在网络域利用机器操纵、深度伪造、巨魔农场等智能手段开展隐蔽宣传行动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被美军熟练运用,对国际安全带来新的威胁挑战。
本文以《治理框架》为基础,继续用尽量简单易懂的例子解读风险和应对措施,以飨读者。
十分之一受事件影响的德国企业选择抛弃CrowdStrike,其中4%已经放弃了CrowdStrike的产品。
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四个角度出发,厘清认知作战作用机理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其各领域影响,探讨具备全谱影响力的非传统杀伤链构建思路。
人工智能技术的武器化为网络威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官僚主义、溯源政治与国际治理缺失等人为问题将长期阻碍网络空间攻防平衡状态的达成。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梳理总结了5类工作中发现的常见、风险突出的弱口令类型。
初步分析认为这是一起基于供应链(含配送物流)侧,将爆炸物和通讯设备相结合,利用远程信号激活控制电路,实现批量触发爆炸的严重事件。
虚假信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合对真相的完整性和社会认知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
光大银行于2021年提出网络安全重保分级切换概念,并通过建设重保分级标准、持续打磨切换动作,开展多场景切换演练,逐步形成明确工作机制。
文章认为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公司和军事初创公司对军事人工智能狂热是出于对巨额利润的追求,政商勾结倡导新战争方式的驱动因素是利益和利润。
FOCAL计划确定了五个优先领域,资产管理、漏洞管理、防御架构、网络供应链风险管理、事件检测和响应。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排查梳理了近期安全风险突出的30个网络服务或应用程序对应的端口号。
美国陆军试点从总部向2000英里外部队提供远程网络安全防护。
本文列举了自动化技术在安全运营中实际应用的4个典型用例,并对其应用价值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
强调了信息共享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美国空军近期可以采取的行动方案,从而更好地为欧洲战区的快速和大规模信息共享做好准备。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威慑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应在祛魅经典、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上不断取得突破,为回答好中美战略博弈向何处去贡献智慧和力...
为应对相关挑战,应借鉴其他安全关键技术的经验教训,制订综合计划,将技术研发与积极、灵活的治理机制相结合,做好充分准备。
文章旨在分析人工智能(AI)等颠覆性技术的军事应用,并确定虚假信息和信息作为战略工具的潜力。
谷歌宣布更新其Chrome网络浏览器中的抗量子加密技术,用完全标准化的基于模块晶格密钥封装机制(ML-KEM)取代实验性的Kyber。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