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针对银行业机构不同的岗位群体进行分类画像,总结出五大类群体,以便对其开展“全员基础安全意识培训+‘千人千面’个性化实测”。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深入推进,银行网络安全体系持续升级,并逐步向全面防护、攻防能力相长的新体系演进。
银行应强化智能意识、完善组织机制、优化制度流程和夯实数据基础,加快信贷智能风控体系的建设,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需要。
Coremail邮件安全大数据中心监测到一种新型的BEC诈骗邮件正在泛滥。诈骗团伙冒充国家各大银行,以企业银行账户年审为由,要求企业、财务和出纳人员加入QQ群获取年审材料。
专家表示,银行对人脸信息的技术保障需要超过一般的犯罪手段,否则,银行就不应采集与使用储户的人脸信息。
报告介绍了云原生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银行业云原生技术的银行应用和典型实践案例,整理了云原生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提出了银行业云原生转型建设路径和落地实施策略。
大会以“促进商用密码融合创新 打造数字经济安全屏障”为主题,集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探讨新一代商用密码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
如何加强终端的安全管理,抵御外来攻击,确保数据得到有效保护是金融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基于信用卡欺诈检测动态模型研究项目,探索使用博弈论对抗学习方法来模拟欺诈者的最佳策略,并先发制人地调整欺诈检测系统,提升其应对潜在威胁的能力。
《办法》施行将满6个月,数据出境需依法申报评估。
共50家零信任厂商产品材料通过专家最终审核,行业应用模块共44家厂商的材料通过最终的审查,“最受行业欢迎厂商”共5家公司上榜。
需要数据库企业、金融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标准与检测认证机构等协同发力,共同弥补数据库技术产品存在的不足,加快完善我国金融业数据库应用生态。
国家此前对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支持力度较大,这次又加大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对于教育信息化行业可谓意义重大。
隐私计算成为数据要素价值安全释放的“技术解”之一,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在金融风控、营销推荐、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身份信息作为个人信息数据的钥匙,其安全性、便利性直接影响金融数据要素价值。
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发布《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和《金融数据仓库发展报告(白皮书)》。
白皮书从参考架构和技术体系、规划和设计模型、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模式、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实践等方面呈现SD-WAN 2.0的关键内容。
本年度十大关键词涉及数据从计算机语言到成为生产要素的全生命周期。
《指南》在业界首次从全局角度出发对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建设工作进行拆解和分析。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