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企业面临钓鱼攻击、云应用和GenAI应用三大数据安全风险的挑战。
窃取敏感数据并彻底清除系统,导致其网络全面瘫痪。
“美国网络司令部2.0”改革计划获批但前景不明朗。
未经身份验证的远程攻击者可以在易受攻击的设备上实现远程代码执行。
美军将在装备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力,一旦美军形成完整的智能化装备体系,美军将大幅缩短杀伤链闭合时间,实现察打近实时,并形成智能决策优势,从而实现美军战斗力质的飞跃。
分享了语义分析技术的最新成果、雷池30版本及WAAP的最佳实践,展示了在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的全新突破。
《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为美国军方提供约2200亿元网络安全相关预算,用于清除电信网络中的中国设备、保护移动设备免受外国间谍软件侵害、创建AI安全中心等。
拜登政府新网络安全行政命令将覆盖广泛议程。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漏洞在未经过适当认证的情况下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重点关注运营安全风险和AI带来的挑战。尽管无法涵盖所有威胁,但这预测旨在突出我认为对网络安全和AI领域最具影响的关键问题。
网络安全公司ESET近日发出严厉警告,强烈建议用户尽早升级至Windows 11或转向Linux,以避免潜在的“安全灾难”。
长期以来,安全业界对基因测序的关注集中在数据安全问题(例如隐私泄漏和数据非法出境),基因测序仪器本身的安全漏洞却被忽视了。
如何让非专业人士“听得懂”专业的网络安全术语,是安全负责人的必修课、基本功,采用类比、比喻的讲解恰巧是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表达方式!
欧盟在数字安全领域频频发力,力求在中美两大数字强国的博弈中寻找战略突破口,并通过全球数字安全政策框架彰显“布鲁塞尔效应”。
本报告围绕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一重大安全需求,回顾机密计算发展历程,分析机密计算研究现状,以作者团队的项目成果为主介绍机密计算最新研究进展,展望机密计算未来发展...
改变一个人认知行为的方式包括正向强化和负向\x0a惩罚,而惩罚带来的常常是退缩或不作为,使人们不自觉地开启“防御模式”。想要增加所期望的行为,使用正向强化法是更优的选...
以近期的一些案例和举措为例,梳理了公司在开发、维护、使用和部署基于AI的产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据Scam Sniffer统计,2024年各类攻击者针对超30万个加密货币钱包地址,窃取了价值超36亿元的加密货币,其中单起事件最高损失高达4亿元。
量子计算和网络安全的交汇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去重新思考和重塑我们的安全框架。
飞机上的“恶意双胞胎攻击”成功率很高,因为受害者的选择极为有限,且对飞机客舱场景存在盲目信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