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种裂痕无法弥补,中美或者中欧的“数据断流”将可能愈演愈烈,未来有意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中国企业,仍可能面临更多更频繁的“非售即禁”困扰。
今天只想务务虚,谈谈对这事的一些认识,包括那些要不要反制和怎么反制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2024年度数字经济和数据治理领域的六个关键词,并对2025年作出展望。
此前11月,俄罗斯央行已就断网演习向各银行发文,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近年来,俄罗斯举行过多次断开国际互联网的演习,以改进“主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在敏捷治理的引导下,应构建数据风险全生命周期防控体系,完善数据安全协同治理机制。推进技术融通型法治,以有效纾解“三阶段风险”,赋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本文讨论的问题聚焦于,《保守国家秘密法》能否阻却跨境诉讼中的证据提交?中国企业能否据此主张其证据无法跨境提交?美国法院又将采用何种标准去判断?
数字瑞士战略为数字联邦行政战略、数字公共服务瑞士战略和其他各种部门战略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
笔者将结合数字货币的种类及其属性特征,针对非法获取数字货币的行为定性予以分析讨论。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算法,可将恶意提示词转换为一组隐藏指令,进而要求大模型将用户的对话敏感信息发送给攻击者;该研究测试法国公司Mistral AI的LeChat和中国公司智谱的Ch...
面对有关“人权保护”的质疑,首先需要明确的立场是,《公约》的最终目的是“打击网络犯罪”,而并非“人权保护”。
重大失泄密事件接连发生,涉及多个国家,波及电信、医疗、云服务等多个关键行业,暴露出相关领域的诸多安全漏洞。
立法缺失——如何确保AI政策的长久性?政令能否“入加州”面临压力测试——联邦政府如何确保全美AI政策的统一性?AI将无护栏狂飙——如何确保AI政策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的出台,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行业受到的影响分析:
保护机制整体上应以行政监管为主导,如果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应允许服务提供者以“符合行政监管要求”作为不存在过错的抗辩。
该报告聚焦的是一个有望从数字交互增多、监管要求以及防欺诈需求的增长中获益的市场。
有必要转换思路,赋予人工智能体有限法律人格,将其厘定为当事人的代理人。
数据和人工智能安全;数字安全漏洞的分析和应对(供应链安全);互联网和云计算安全;新兴产业和虚拟现实融合安全。
瑞士智库研究报告称网络攻击正导致太空领域逐步武器化,
聚焦《公约》的实体定罪部分,结合第一章“总则”与第二章“刑事定罪”的具体条文,可以探索如何通过更新我国刑法罪名体系,推动《公约》的有效实施与落地。
文章讨论了进攻性网络战能力的重要性,指出缺乏这种能力可能影响北约的威慑和防御效能。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