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从社会治理的视角阐述网络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行为演化及应对策略。
本文整理了当下消费者应高度关注的十大个人隐私威胁话题。
分析2022年度的监管重点、监管部门开展的重要监管行动,以期为企业移动应用程序合规提供指引。
本文简单回顾下有哪些远程控制木马和软件,然后详细分析黑客所使用的网络隐蔽通信技巧,再说说其他需要注意的,最后聊聊缓解和检测措施。
报告从科研论文、专利、书籍、行业应用、学者地图与画像、技术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全景展示和分析了联邦学习技术自从 2016 年被提出以来至 2020 年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了该...
首先梳理介绍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及App合规的系列法规与整治行动,以及相关处罚和影响。然后分析监管关注的重点。最后提出企业的App合法合规解决之道。
本文将结合笔者混迹网络安全圈多年的经验,基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提出一些思考。
本文为AUTO-ISAC发布的汽车信息安全最佳实践指南安全管理篇的中文翻译,重点介绍了安全治理框架的三要素:设计、建设和运营。
文章介绍了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时采用的科技手段,并分别分析了其效果与利弊,最后针对美国下一步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网络安全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教...
JIE将美军信息环境建设导向从“网络”转向“数据“为中心,要求任意设备任意时间任意地方满足联合作战需求,对企业安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新版《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JR/T 0068-2020)。这部时隔8年,经历过多次修订的新标准内容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又有哪些亮点?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来学院举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公开课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作为授课嘉宾。
办公设备的不同、网络环境的不同,大规模人员的远程办公带来的安全风险成为我们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届峰会围绕“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发展与应用”主题进行研讨,研习会针对“密码破解”、“恶意代码与逆向”、“手机取证”、“综合取证”四个方向进行培训和交流。
本文介绍了深度伪造的背景和特点,深入分析其对各个领域带来的新挑战,并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抛砖引玉,以推动国内对深度伪造技术发展应用的进一步研究讨论。
本文总结了传统身份管理系统的特点,认为传统的系统大多依赖于可信第三方,将身份数据库集中存储在权威的中心机构,如果中心机构被入侵,所有用户的隐私就会被破坏。
本文通过两起流量钓鱼案例,对攻击手法、溯源过程进行分析。
“Hi, we are OurMine.”这一句话一旦出现在一个大V推特账号推文时,就意味着他的账号被黑了。
一边是网贷的悲剧,一边是网贷的普惠,这对矛盾关系经典地诠释了金融风控数据的命运:数据无辜,行为有罪。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