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在“开放与保护”之间找到动态且可持续的平衡,才能使数据爬取在AI时代成为健康、高效的数据引擎,为社会整体创新与公共利益提供更大助力。
如何在享受终端设备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好守护我们的数字人生,这里有一份个人终端安全指南,请查收。
本研究提出了 HONEYKUBE,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 Web 蜜罐,通过采用真实的应用程序作为基础框架并主动注入漏洞,有效增强了系统的隐蔽性和攻击交互性。
本白皮书阐述了数字可信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作为数字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并构建了包含区块链、身份、数据、资产、治理监管的数字可信技术体系。
俄乌双方均未在战场上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无人机,但双方都正在逐步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的无人机型号,以便最终开发出完全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驱动的无人机...
本文将全面梳理:(1)2025年数据立法趋势;(2)APP检测情况。以此,我们希望能够系统回应很多企业来咨询和讨论的问题,帮助企业了解国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具体要求和...
该事件引发巨大社会关注,拉响全球通信行业网络安全的警钟。本文将对事件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鉴于相关漏洞影响范围较大,建议客户尽快做好自查及防护。
数据本土化成为一种服务,AI基建由模型厂商直接提供,数据主权也不再仅遵循政治逻辑,而被重新嵌入到技术架构、商业路径与模型运行边界的多重协商之中。
2025安全新范式。
本研究首次系统性揭示了app-in-app生态中动态凭证泄漏的严重性,提出高效检测工具KeyMagnet,并通过大规模实证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韩国知名票务及图书平台Yes24于6月9日遭遇勒索软件攻击,导致网站及App连续四天瘫痪,线上图书订购、演唱会票务、电子书服务全部中断。本次事件可能导致客户数据泄露。
明确提出现阶段群智能系统涵盖数据、通信、系统可靠、鲁棒和信任管理的安全目标与相关数据、身份和意图的隐私保护目标,并分析主要攻击方法及相关防御技术。
当“刷脸”成为生活常态,一些“强制刷脸”“无感抓拍”等不当使用乱象以及人脸识别数据滥用等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
Opensource开源安全工具不仅提供了能够与昂贵商业解决方案相媲美的功能,还带来了透明度、灵活性和创新速度。
IDC预计,2029年中国物联网投资约为2515.1亿美元,2025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为 11.5%。
在能源转型和科技革新的浪潮中,美国科学家再次站在了前沿。
文章认为,要协调量子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还存在诸多障碍,要实现合力和最大化效率,应当积极探索量子技术的法理基础及其应用,为俄罗斯未来量子立法提供研究基础。
这些恶意网址和IP都与特定木马程序或木马程序控制端密切关联,网络攻击类型包括建立僵尸网络、后门利用等,对中国国内联网单位和互联网用户构成重大威胁。
公安机关首次对台湾“资通电军”有组织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集中打击,一举查实了20名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全面固定犯罪证据并公开悬赏通缉。
微信公众号